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仙游法院枫亭法庭绘就新时代新“枫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8日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近年来,仙游法院枫亭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联”+“共享”解纠纷

筑牢治理大防线

“陈法官,您能不能尽快来一趟,有起纠纷需要您的协助!”近日,枫亭法庭法官陈斌接到辖区派出所民警小王打来的求助电话。放下电话,陈斌就匆匆赶往枫亭镇溪南村。

原来,村民胡某一在三十几年前外出打拼,将老家房屋委托族亲胡某二照看。胡某二照看房屋期间,在房屋前空地栽种一棵龙眼树。现胡某一回乡翻建房屋,需要砍伐龙眼树,但胡某二却提出对龙眼树享有所有权。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摩擦不断。

为避免矛盾升级,陈斌启动“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与民警、属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调解工作。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先冷静下,有事情好好说嘛。”

眼看胡某一、胡某二要发生冲突,陈斌连忙上前将他们分开,从族亲的温情及托付照看房屋三十多年的信任入手,消解双方的怨气,同时希望双方能够本着互敬、互让的原则来处理纠纷。

经过调解,胡某一的气也消了不少,对胡某二多年的照看表示了感谢。胡某二也表示矛盾争议是一时的,族亲的亲缘是永远的,希望能够妥善处理此事。

最终,双方当事人接受了陈斌提出的调解方案,由胡某一补偿胡某二龙眼树部分款项。双方握手言和,当场履行完毕。

至此,一起“族亲”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枫亭法庭坚持以点带面,积极打造“小法庭、多调解、大普法”工作新局面,结合所辖枫亭、园庄两个人口大镇相邻纠纷多发的实际情况,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平台、“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汇聚 “近邻”合力,联合村镇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等调解力量,打出多元调解“组合拳”,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诉前”+“线上”化矛盾

司法温度暖人心

枫亭法庭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辖区共有109家企业(其中有54家规模以上企业),手工作坊更是不计其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针对辖区内中小企业、大小作坊较多的特点,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枫亭法庭致力于涉企、涉薪纠纷诉前调解工作,与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建联调机制,打造“1+1+3”(1名法官+1名管委会工作人员+3名法庭特邀调解员)联动调解模式,充分利用协助调解、委托调解、调解确认等方式,拓展多元化解服务面,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近段时间来,枫亭法庭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电话那端的口音“各具特色”,内容却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对法庭工作表示感谢。

此前,枫亭法庭迎来一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审查立案材料时,法官察觉到这是一批群体性欠薪案件。涉案的金额虽然都不大,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有限,工作的“作坊”已经倒闭,老板也不见了踪影。

为了尽快帮助劳动者讨回被拖欠的薪资,枫亭法庭全庭干警和调解员群策群力,最终确定了“两步走”的方案:一方面,由法官和调解员负责联系被告“作坊”老板并做他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由法官带领其他干警联系原告当事人,请他们通知其他未立案的工友与法庭联系,做好诉前的登记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16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与法庭取得联系,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最终签订调解协议,约定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付清所欠的薪资。

如今,拿到工钱的工友们纷纷打来了感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