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砸高达、再丢“谷子”,教育专家赵菊英成了“杨永信二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姨王丽

2024-05-08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阿姨王丽

原创投稿

评论:

她这个人吧,还是比较有耐心的,比如说,让孩子拿锤子“自愿”砸高达的时候

笔挺的白大褂,整齐利落的头发,经典的金框眼镜,脸上还挂着的淡淡微笑——单听这些外貌描述,好像有点空洞,大伙没法准确猜到我想说谁,倘若我再补充一些:“此人隐居于好客山东,左手握着雷右手捏着电,当他双手合十,无数少男少女就会俯首称臣。他是雷电法王也是磁暴步兵,更是古希腊掌管青少年教育的神。”

听到这里,你一定就能猜到他是谁。没错,他就是那个让无数“网瘾少年”颤抖的男人——杨永信。

而在那个上网打游戏被看作是“网瘾、网毒、网癌”的时代,有个男人站出来,表示自己能让孩子们乖乖认识错误,哭着保证自己再也不上网了——他绝对是无数家长心中的“至圣”。于是,“网瘾圣手”杨医生很快被家长们奉为圭臬。

但这种“通电疗法”显然不像治疗,更像是一种酷刑。而它带来的结果,也只是对每个家庭的折磨和伤害。

因此,擅长“魔法攻击对他人造成肉体伤害”的“网瘾圣手”杨医生,被时间揭下了伪善的面纱,从此钉在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问题一直都存在着——而且,也总会有新的家长和子女出现,并诞生出新的问题。因此,一代代人更迭交替辞旧迎新,主张“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赵菊英女士,便堂堂登场。

没错,她也是一个教育专家。而且是一个深受家长信赖的“王牌家庭教育专家”。

在赵菊英女士的抖音官方账号中,给人第一感觉绝没有那么凶神恶煞。而且,比起“精神病院副院长”这个看起来和教育毫不沾边,反而是像管教病人的头衔,“33年资深教育专家和语文名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讲师,出版过多种教育类书籍的知名撰稿人”等名号,更让人觉得:此人必是“资深业内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赵菊英女士撰写并出版的《天才教子法》《天才是教出来的》已经火到脱销了。不然你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市面上买不到正版新书,只有盗版和二手书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红雷和奥巴马也干了

而在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讨论中,赵菊英女士也有一套自己的三步走方案:“和孩子互相尊重相信、友善温和地好好说话、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此外,对传统的“棍棒式教育”赵菊英女士更是嗤之以鼻,在自己上传的各种视频中,赵菊英女士多次告诫家长:“不要打骂孩子,一昧打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天才不是打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显然,在如今这个“叛逆期子女VS更年期父母”的环境下,双方都不知道如何正确沟通,孩子着急,家长们也急。而赵菊英女士这种温和平淡的教育方式,再加上一页纸都放不下的“教育名家”头衔,成了困在教育危机中的家长们的救命稻草。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说得再好听也是纸上功夫,有能耐线下比划比划,才能让大伙更信服——您还别说,赵菊英女士确实承接上门家访服务,并且“一次一万,全国可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赵菊英女士温柔和善的面具从这里开始,就被迅速被撕碎。

在某个“关爱沉迷二次元少年”的家访视频中,赵菊英女士倡导的“尊重、温和、倾听”的三步走方法荡然无存,平日里的慈祥、包容也都消失不见。当她踏入家访者家门那一刻,就开始用斜视的目光打量少年,并反问:“你先说吧,你错哪儿了。”

坦白说,当自己家里突然出现一个面色不善的老太太,并且恶狠狠地盯着自己,让自己“先承认错误”,换谁可能都会一脸懵,不知所措。

而这便给了赵菊英女士继续施展的机会。这时,自己在视频中多次强调“拒绝打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被抛诸脑后——她立刻化身为亲力亲为的施暴者,对孩子说:“来,不知道错哪就伸出手来,我打几下,给你立个规矩,你就知道错哪了。”

挨过打后,赵菊英女士会告诉孩子:“你应该追求你自己的梦想。而你喜欢的这些机器人手办,都是拖累你的东西,这不是你梦想。它们很可怕,必须统统消灭掉”。

紧接着,少年会“自愿”拿起一把锤子,狠狠地砸向放在地上的“命运高达”——即使他多次表示,这是用自己压岁钱买来的宝贝,模玩师是自己的梦想。

而这个亲手砸掉自己“命运”的少年,并不是唯一的“梦想破灭者”。

当“全国可飞”的赵菊英女士前往下一家探望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式、同样的话术再次出现。

面对喜欢追星买谷子的女孩,赵菊英女士还是没有保持她提倡的“教育三步走”战略,而是直截了当告诉父母:“我看着这种不成器的孩子,真想一脚踢过去,让她长长记性。”

紧接着,赵菊英女士坐在女孩面前故技重施,说:“你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玩这些铁片和塑料片。”随后,女孩也在父母和赵菊英女士的注视下,“自愿”把自己所有的谷子都扔进了垃圾桶里。

而在这两件事中,赵菊英女士最高明的点就在于,她并不是亲自上手砸玩具或是扔谷子,反倒是让孩子“自愿”去做——自己亲手摧毁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才是一击即溃的“攻心为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家访视频的最后,赵菊英女士都会转过头对着孩子父母说着类似的话:“家长你看看,我来了,孩子们就乖乖听话了。”而父母们也在适时附和一句:“赵老师,还得是您啊,您真厉害。”这时,两边大人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完全满足,脑内多巴胺的分泌量也在此刻到达了巅峰。

而眼前情绪失落的孩子,显然不是他们会关心的事——他们只会觉得,这一刻,孩子乖乖按他们所想所做,这就够了。

另一边,认为自己又成功拯救了“失足少年少女”的赵菊英女士,把这一系列视频传到了网上。

但说实话,赵菊英女士“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式教育是否可取先不谈,光是随随便便定义孩子的梦想,摧毁孩子喜欢的东西的做法就让一大批人受不了。观看完赵菊英女士一系列所作所为,并且真切感受到冒犯的网友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挖赵菊英女士的黑料。

而赵菊英女士本身也是一堵千疮百孔的墙。因此,自己是失信人员,自己考取的那些证书没有任何资质等个人履历,被网友悉数扒出。五月前还是“全国知名教育学家”的赵菊英女士,转眼成了“杨永信不插电版”,也成了教育界的耻辱和败类。

那赵菊英女士的教育方式,真就是毫无依据,只为完全摧毁一个孩子吗?

还真不是。

在成为“知名教育家”前,赵菊英女士的儿子杜兆泽川,确实是远近闻名的“天才神童”,并且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天才。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赵菊英女士并没有随随便便定义儿子的梦想,当得知儿子喜欢说英语,想成为一个翻译家后,她便带着儿子去长城当免费导游,甚至自费为前来旅游的外国人提供酒店食宿,只为支持儿子的梦想。

而杜兆泽川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就养成“不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习惯,也没有其他母亲眼中的“不良嗜好”——平时只喜欢看书,一天没看书就浑身难受。到了十多岁的时候,杜兆泽川更是流利掌握三门外语,同时登上了各大电视台,接受了各种媒体采访等。

某卫视接受采访

也正是从儿子成为“天才神童”开始,旁人对待赵菊英女士的评价从当初:“哪有孩子喜欢说英语,就直接带他上北京的,简直瞎耽误功夫”变成“天才都有一个会教育的妈妈/成功的儿子都有一个英雄母亲”等。

当最初的谩骂变成赞美像潮水一般袭来,天才本人有没有被冲昏头脑暂且不谈,但他的母亲显然遭受不住这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菊英女士沉浸在“天才母亲、教育专家”等头衔中,开始以“教育家”自居,并且向所有人疯狂布道属于自己的教育观。

中美合作的双重认证名牌教育讲师(国内不认版)

可是,赵菊英女士那一套培养儿子确实成功了——但放在别人身上,就不一定好使了。毕竟,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是在于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当足够多的“失败范本”出现时,赵菊英女士还没有从“天才妈妈教育家”的梦中醒来,反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大药量”,那结局只会是更加猛烈的反噬。

“爱生如子”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家”,赵菊英女士显然忘记了行业老祖孔子说过的话——“因材施教”。

说句实话,赵菊英女士培养出一个天才儿子不假,但问题是: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她那些“先打一顿,立个规矩”的方式,有没有用在自己儿子身上?还是只区别对待于那些和她非亲非故的、其他人的孩子?

毫无疑问,赵菊英女士也许是成功的天才母亲,但一定是个教育行业的失败者。

尤其是对那些被砸碎“梦想”的孩子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