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财富管理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杨晓东副院长和黄伟纶先生的访谈实录

杨晓东 首席基金研究院副院长

黄伟纶先生(知行会联合创始人、皇叔乱侃主理人)在财富管理领域有着20年的两岸从业经验,曾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部全行财富顾问负责人,组建国内银行业第一支财富顾问队伍,并推动精细化管理项目“产能飞跃”,构建全行财富业务流程标准化与专业化的体系竞争优势。

家办从业四大类型

杨晓东:您 觉 得什么类型的专业人士,包括现在正在做家族信托业务的,可以尝试或者学习和实践家办业务?给大家一些信心,我相信很多家办业务也是慢慢从我们现有成熟的业务,比如资管业务、保险业务做起来的,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察?

黄伟纶: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地方要先定义:

第一,虽然大家都叫做家族办公室,但其实从整个市场来看,大家所服务的客群资产体量的差异是蛮大的。

第二,我们作为家办业务的从业者,自己的站位,更多是站在家族内,还是更多是一个解决方案或产品的提供方。

如此来看,目前国内家办从业者大概有四类人。第一类,偏投资背景的金融从业者。作为投资顾问、投资经理,要帮客户去做资产配置,提供投资建议。他们最大的优势是,因为投资是一个显性需求,是相对高频而且显性的需求,因为大家经常都要决策资金到底应该怎么投。显然这种投资需求的感知度是很高的。但缺点也很明显,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客户包括家族客户,对于投资业绩的考核周期不长,所以相对来说在投资端,它的挑战会很大,短期比较容易被证伪。

第二类,法税背景的律师和税务师。他们的优势是,本来就会让客户感觉你相对是比较专业的,因为毕竟是通过了国家考试的专业人士。但是客户在没有碰到法税方面的问题之前,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显性的痛点。而且事前很难辨别服务质量的优劣,只能看到服务价格的差异。

第三类,保险从业者。他们的优点相比各类金融产品他们的佣金率很高,动力会比较强。但其实大多数保险从业者所在的家族办公室,真的是家族内部的比较少,也比较难,因为保险毕竟是低频的,这是他一个缺点。

第四类,客户家族内的,比如亲戚、自己公司内的CFO。他们最大的优点是拥有客户的信任,是其他三类难以短时间内得到的深度信任。但缺点也会比较明显,因为他们金融的专业知识往往会比较弱,所以他更多也只是担任一个买手,但他在买的过程中,他不见得会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如何挑选家办合作方?

杨晓东:您做家办业务十几年了,一定有很多经验或者一些独家的秘方,能让我们快速挑出非常合适的家办业务合作伙伴,请分享一下经验,怎么选?

黄伟纶:其实我觉得客户选我们是凭信任,我们跟合作伙伴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信任的经营。这里有两条线:

一是机构的匹配度。因为每个机构的禀赋可能不太一样,哪家机构跟客户的需求更匹配,或者是给到客户的解决方案更优。

二是机构对接人的默契程度。这也很重要,有时候很多事情你按照公事公办,都没有问题,但是你今天可能遇到一个比较急的案子,比较大的案子,或者客户比较挑剔的案子,你如果跟对接人合作很默契,有些东西有一些模糊地带,他是能够帮你去做一些加急的处理、特殊的处理等等。这其实就变成是一种人情了。

说回刚这个问题,怎么去挑选合作伙伴,就是两条线:第一,机构的筛选。第二,人的筛选,因为这个圈子其实也很小,绕来绕去都是这些人,所以你个人的IP,你在圈子里面的名声就会比较重要。

家办方兴未艾,谁会胜出?

杨晓东:能不能再给我们大家展望一下国内家办业务的未来,您有什么预测或者判断?

黄伟纶:我试着聊一下我的观察,谈不上判断。

目前国内做家办业务的大概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把家办业务作为资金来源方。因为我反正需要资金,那我想办法去拿到大客户的资金,然后就想到用类似像家办这样的单位或者组织。但是实际上,它的核心并不是真的要去服务大客户,更多是来自这家金融机构想去解决自我的资金端的问题。

第二种,把家办业务作为增值服务。这类金融机构足够有钱,但大客户的争夺实际上是非常激烈,非常白热化的,很多时候都是八二法则。所以它更多是把家办业务当成一个类成本中心,是作为一个所谓的增值服务。

第三类,独立理财师自发成立的家办。它可能来自于金融机构离职的理财师,几个人一起去抱团求生存,组成一个小的家办团队。然后到处去找产品,转化客户。

其实这几类业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还是比较缺失的,基本上都还是想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解决我资金来源的问题,解决我品牌的问题,解决我自身生存的问题。

所以再往后走,特别是这几年,国内金融市场的改变,资本市场经过这几轮的熊市,包括降费、让利等等这些转变,整个产品结构形态的转变。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者是在重新洗牌的,其实慢慢地是被逐步出清的。

也许接下来的这三五年,整个财富管理的业态会出现重整,重整过程中客户会重新分配。从业者最终谁会胜出?其实讲起来很简单,就是看谁更能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是要实际做到,门槛是比较高的。

那到底要怎么做,其实这又回到我们前面讲的几个问题。我们怎么去拔高我们自己,怎么去拓展我们的能力圈,怎么站在客户的角度给到他相应适应的方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

行业报告

WEALTH APAC

往届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