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新脱俗可达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指挥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瓦剌人逐鹿中原的计划破产,狼狈北逃。

统战价值

也先一路狂奔,在付出惨烈代价后逃出生天。

脱离危险的也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俘虏朱祁镇。

历朝历代,战俘都是食物链最底层,作为帝国首脑当了战俘,下场大多惨不忍睹,昔日北宋徽钦二帝就被折磨到岳王爷怒喝“壮志饥餐胡虏肉”

唯独朱祁镇是个例外,自被俘之日起一直被瓦剌人好吃好喝供着,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给出的解释是朱祁镇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自带主角光环,让瓦剌人为之倾倒。

作为明月路人粉的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过一个小故事: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瓦剌人对中原儒家“仁义道德”那一套嗤之以鼻,能得到他们尊敬的唯有拳头和武器。

朱祁镇的所谓“人格魅力”越大,挨的打恐怕只会越重。

那瓦剌人为什么要优待朱祁镇呢?

在北京保卫战之前的优待原因,我在上一章总结为朱祁镇毫无道德底线和民族气节,当汉奸当得足够彻底。

可在北京迎立新君、瓦剌兵败后,也先对朱祁镇的优待反而层层加码,上述理由就说不过去了。

曾几何时我也对这个原因疑惑不解,直到最近阅读了一些“靖康之耻”后女真人对北宋皇族处理政策变化的文章,方才豁然开朗。

瓦剌对朱祁镇好只有一个原因:朱祁镇有统战价值。

三百年前女真人的铁蹄横扫中原,北宋军队兵败如山倒,统治集团也被一网打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康之耻

以徽钦二帝为首的北宋皇室在被押解到东北的路上受尽折磨凌辱,南宋高宗赵构的老妈甚至成了女真的官妓,给赵构生下了一个同母异父的亲兄弟。

此时赵家皇室是没任何资本和女真人讨价还价的。

后来女真人在中原的残暴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以岳飞为首的广大爱国官兵力挽狂澜,女真人被打得狼狈不堪。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钦二帝竟然获得了优待。

没心没肺的宋徽宗在东北重新开始吟诗作画,还化身种马,接连生下十四个孩子。

宋徽宗

这样的前后反差令人匪夷所思。

按照正常逻辑,女真人被暴打之后,似乎该迁怒于北宋皇室,对他们进行变本加厉的折磨才对。

莫非是女真人占领中原以后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熏陶,开始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

女真人当然没那么高的觉悟,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个体也罢,地位和价值从来不是靠讨好可以得来的。

女真人高歌猛进时,宋徽宗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废物,而当宋朝取得战略优势时,宋徽宗便是女真人用于谈判的大筹码。

你把对面老大的父亲弄死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哪里还有资本和宋人议和?

相反若好好照顾宋徽宗,赵构便会想:

女真人也没那么坏嘛,同为统治阶级,团结起来划江而治,北方那块烂地丢了就丢了,老百姓的死活和我赵官家有什么关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岂不美哉?

宋高宗赵构

宋徽宗的统战价值来自岳飞的奋勇抗战,朱祁镇的统战价值亦来自于谦的力挽狂澜。

若瓦剌一举攻下北京进而逐鹿中原,无论朱祁镇如何卑躬屈膝,都不会得到瓦剌人的善待,甚至很有可能被满怀仇恨的瓦剌士兵反复折磨。

然而于谦在北京城下证明了大明朝的武德充沛,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下去对瓦剌有百害而无一利,握手言和才能可持续发展。

可谈判是需要诚意的,你们瓦剌人凌辱折磨明朝的太上皇,还要明朝念你们的好,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于是在北京保卫战之后的一年里,瓦剌被于谦收拾得越惨,朱祁镇的待遇反而越好。

国家尊严大于个人荣辱

也先眼看根本没可能消灭明帝国,便决定议和,议和的筹码便是朱祁镇。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先多次派使者去北京传达愿意送回朱祁镇的想法。

你们的皇帝在我们这儿吃得饱穿得暖,足以证明之前的纠纷完全是误会,两国唇齿相依,继续打下去完全没必要。

这样吧!我们送回朱祁镇,两国握手言和,继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才有利于东亚的和平稳定。

瓦剌的议和“诚意满满”,明帝国的百官也很满意,毕竟太上皇长期被扣押在敌国,实在有损帝国的脸面。

但明代宗朱祁钰并不开心。

当初我并不想当这个皇帝,是你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接下这副担子。

如今仗打赢了,你们又要把旧皇帝接回来,让我退位,难道我就是个工具人?

于谦再次站了出来:

现在皇位已经定了,不可能再更改,接回太上皇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退一万步说,如果太上皇回来后对皇位有什么想法,我们都是不可能同意的。

于谦成功说服了明代宗,土木堡之变一年后,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

在迎回朱祁镇这个问题上,于谦的做法令人动容。

若他只效忠明代宗一人,他的最优解是迎合明代宗拒绝接收朱祁镇。

另一方面,政治嗅觉敏锐的于谦当然知道朱祁镇回京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

他铁腕反腐得罪了太多的守旧势力和利益集团,若有朝一日朱祁镇重登大位,这些敌对分子必将以当初于谦迎立新君为借口对他反攻倒算。

后世有很多人批评于谦愚忠,只知道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这实在是对于少保莫大的轻视。

于谦胸怀天下,心中只装着国家和人民,若于谦“愚忠”,当初北京保卫战时就不会做迎立朱祁钰这种文官集团看来“大逆不道”的事。

而是应该和瓦剌签订城下之盟,不惜一切代价赎回明英宗。

其实于谦支持接回明英宗的原因,用最近一个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解释。

加拿大扣押了华为公主孟小姐,被我国视为奇耻大辱。

一个普通公民被扣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国首脑呢?

国家尊严永远高于个人荣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朱祁镇的不幸,人民的大幸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被明代宗安置(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

七年间,明代宗时刻不忘对朱祁镇严防死守。

他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还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甚至食物都只能从门洞递入。

为了防止复辟势力爬树翻墙进南宫和朱祁镇勾结,明代宗甚至把南宫周围的大树全部砍光。

不过有一说一,朱祁钰的底线远比历朝历代的政治流氓高太多,派两个临时工进南宫放把火,一劳永逸,何必天天提心吊胆呢?

一向养尊处优的朱祁镇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不过对于明朝人民来说,朱祁镇过得越惨,他们的生活越有盼头。

在朱祁镇被软禁的七年里,于谦终于不再有人拖后腿,可以专心致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而奋斗。

也先放回朱祁镇、与明朝议和后,想故技重施,继续靠朝贡薅明朝羊毛,没过多久就派三千人出使北京。

于谦软硬兼施,一方面在边境的宣府、大同搞军事演习“秀肌肉”,另一方面则在京城设宴款待来使。

于谦设宴有个前提,只许堂食,不能打包,想要赏赐那可没门。

另外堂食还要交伙食费——把这些年被你们抢去的明朝子民送回来。

瓦剌使者被于谦一套组合拳打得晕头转向,也先骗补贴的阴谋彻底破产。

上一章说过,也先在两国边境经营多年,大量的边民和将领被策反,于谦的应对策略是搞异地安置。

拜朱祁镇错误的军事政策所赐,明朝西南边境,土司们的分裂运动风起云涌,于谦便把明瓦边境的军队派往西南镇压土司。

在于谦的巧妙运作下,明朝短期内平息了西南、北方两处边患的威胁。

明朝疆域

为维护明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纪检干部出身的于谦高度重视反腐工作。

他像偶像诸葛丞相一样亲力亲为,一方面罢免了一大批违法乱纪的勋臣老将,另一方面则大力提拔重用能干事、想干事的官员。

于谦号召明朝官员从上到下旗帜鲜明讲政治,每次收到各省发来的奏章,于谦都过目不忘,并结合具体情况改进施政方针。

于谦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下属,明朝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

明朝的四驾马车

于谦的改革损害了明朝守旧官僚和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

在于谦主政的七年间,不断有官员检举、诬告他,有人说他好大喜功,还有人说他独裁专制架空内阁。

万幸明代宗对于谦有着十二万分的信任,每次都坚决维护于谦的声誉和地位。

于公于私,明代宗都对于谦充满感激,此时于谦的官职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代宗便想对于谦进行物质奖励。

于谦已位居人臣,却一直在刚入京时分配的“老破小”里蜗居,明代宗了解情况后,便赐给他一座府第。

于谦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

前文已说过明朝官员合法收入很微薄,于谦身兼多职,明代宗准备按职位给他多发几份工资,于谦也一再推辞。

在于谦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明朝四驾马车平稳运行。

于谦挥手,明代宗拍手,内阁举手,六部动手,帝国政治生态大大好转,似乎重现昔日永乐盛世大有希望。

可惜于谦毕竟只是一个人,没有完善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约束,单靠个人意志,难以真正动摇既得利益集团的根基。

清官难断家务事

守旧官僚们眼见明代宗和于谦是命运共同体,便动了换皇帝的心思。

文官们历来讲究个师出有名。

无论目的多肮脏,他们总会给自己做的事披上仁义道德的外衣,偏偏明代宗被他们揪住了把柄。

人都有私心,明代宗也不例外,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他就犯下大错。

在明代宗上台之前,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已经被立为太子。

明宪宗朱见深

说白了在理论上朱祁镇只是代理皇帝,有朝一日驾鹤西去,皇位还是要还给朱祁镇一支的。

偏偏明代宗有自己的亲儿子,他当然不愿意把辛苦得来的皇位再拱手交出。

当初朱祁镇在土木堡送掉二十多万精锐,如果不是我揽下君主的责任,现在我们都已经成亡国奴了,凭什么胜利了还要把果实让给朱祁镇的儿子?

不按叛国罪审判他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朱祁钰便一直谋划着把太子换成他惟一的儿子朱见济。

明代宗朱祁钰

可他没想到想法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朝野上下一片反对。

甚至连他老婆汪皇后也不同意,因为朱见济是小妾生的......

权力是毒药,重压之下朱祁钰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一方面用君主权威逼大臣就范,一方面则想方设法贿赂几个重臣。

在他的不懈坚持下,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见深被废为为沂王,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然而朱祁钰运气属实背到极点,朱见济只当了一年不到的太子就病死了。

真就应了那句古话:不是你的,抢也没用。

按照常规,当时的朱祁钰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恢复朱见深的地位。

偏偏他心存侥幸,试图火线造人把太子位置攥在手里。

可这种事哪里能急于求成呢?

朱祁钰偷鸡不成蚀把米,没生出个儿子,反而纵欲过度把身体搞垮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中于谦始终保持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

一头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束缚,一头是朱祁镇集团的卷土重来,于谦痛苦地纠结着。

他似乎预感到自己的结局,曾拍着胸脯感叹: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

文官守旧集团的代表、当年力主迁都南京的徐有贞,武将利益集团的代表石亨,宦官利益集团的代表曹吉祥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发起夺门之变,拘捕明代宗,拥立朱祁镇复辟。

夺门之变

改革派首领于谦、王文很快被捕,罪名是寻衅滋事。

王文很生气,试图为自己辩解,于谦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分辨也没用的......

圣人的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夺门之变时于谦是国防部长,手握兵权,甚至在石亨进入南宫“解救”朱祁镇时,于谦已经获悉情报。

他完全有能力扑灭这场动乱,但他选择按兵不动,原因令人动容。

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病重的朱祁钰没有后代。

如果于谦镇压夺门行动,事后只能选择立外地的藩王为皇帝,这势必会导致新的政治动荡,毕竟五十年前“靖难之役”的惨痛教训为时不远。

靖难之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为讽刺的是,病重的朱祁钰闻知京城动乱,第一反应竟然是于谦要造反。

直到他听到是朱祁镇复辟后,才长舒一口气:哥哥做皇帝,好!好!

封建帝制下“家天下”的腐朽观念,容不下于谦这样胸怀人民的圣人。

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人民不受战乱之苦,于谦选择牺牲自己,这是何等的伟大!

青山有幸埋忠骨

对于谦恨之入骨的徐有贞上疏请求诛杀于谦,一向毫无道德底线的朱祁镇竟然犹豫了,他说:于谦是有功劳的。

不行,必须杀,不然我们的复辟行动就是犯上作乱。

朱祁镇为了坐死于谦的“罪证”,派锦衣卫去抄于谦的家,可惜于谦让他失望了。

于谦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财产,甚至连明代宗赐给他的礼物包装都没有拆开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于谦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明史》记载,于谦被害的那天,阴云密布,北京人民泪流满面,“天下冤之”。

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一年后,于谦的养子于康将其归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于谦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几百年过去,明朝早已烟消云散,封建帝制也不复存在,于谦的事迹还在口耳相传,于谦的精神仍被我们敬仰。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于谦万岁,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