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以及更多的“丁克”家庭出现
一些新问题日益突出:

  • 子女在海外,老人要动手术,谁来签字?

  • 子女患有自闭症之类严重的身心疾病,父母年老之后,谁来当监护人?

  • 老人生前由邻居或者其他非亲属照顾,承诺百年之后房产由照顾者继承,怎么能让双方都吃上定心丸?

《民法典》里的“意定监护”
为解决以上问题
提供了更周到的安排

为担心老无所依的老年人

撑起一把法治之伞

什么是“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相比法定监护,意定监护超越了血缘、婚姻关系,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一纸文书指定任何信任者做监护人。

所以,意定监护被称为“余生的新出路”,也是法律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信赖谁,就可以指定谁作为意定监护人;谁对自己好,就可以通过遗赠扶养协议,将财产交给谁。

广州九旬夫妇担心老无所依
公证意定监护协议
解决后顾之忧

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周伯(化名)、陈姨(化名)夫妇年近九旬,婚后无生育或收养子女。他们担心未来在自己失能失智时,没有人可以依靠。近日,广州公证处公证员开展社区巡回公证时,这对夫妇带着忧虑前来咨询。

广州公证处公证员冯天宝和工作人员何莉通过与周伯、陈姨谈话聊天,确认了他们表述清晰、对答切题,希望通过签订协议指定外甥女林女士作为自己的监护人。

“由于年老,我们担心自己将来因病头脑意识不清、认知力衰退、身体障碍或者昏迷,在处理事务、生活照料等问题上没有人帮助处理。”周伯说。

为了保障在世时拥有良好生活质量、精心医疗照护、受尊重的人格尊严以及财产安全、权益维护,于是决定趁夫妻两人还没有糊涂的时候商定监护人。他们和平时对自己关心最多、自己最信任并长期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周伯外甥女林女士商量,由她来做夫妻两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的监护人。

经初步了解,公证员认为周伯、陈姨和林女士符合公证受理条件,于是跟他们预约了办证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理公证当天,经办公证员对办理公证的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公证员将意定监护的法律概念、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告诉周伯、陈姨和林女士。周伯、陈姨明确表示愿意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指定外甥女林女士作为监护人,待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林女士履行监护职责。

公证员又向林女士告知监护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林女士明确表示愿意负责舅舅、舅母将来的生活照管、医疗救治、治疗康复、财产管理、维权诉讼和死亡丧葬等事务。随后,公证员向周伯、陈姨和林女士告知意定监护的生效条件、监护人的职责范围、监护的具体事项、意定监护的撤销等内容。

公证员进一步告诉周伯、陈姨可以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以公证形式单方撤销监护协议,并由公证机构负责送达给林女士,此后就依法恢复成法定监护。周伯、陈姨和林女士对意定监护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周伯、陈姨和林女士在公证员面前现场签字捺印。公证书出具后,周伯、陈姨和林女士各持一份。

“意定监护”知多D

意定监护适合哪些群体?

意定监护的适用群体包括鳏寡孤独、空巢老人、心智障碍子女家长、特殊病患家属及婚姻危机的夫妻等。监护关系不限于血缘、婚姻、收养。意定监护为养老难、监护难等问题带来解决方案。

办理意定监护协议公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
(2)涉及被监护人财产的应提供财产凭证(例如:房产证、银行存折等);
(3)意定监护协议文本(公证员可以依法修改完善);
(4)结合实际案情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和法律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公证员冯天宝表示,公证是处理家事领域法律事务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意定监护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涉及法律关系复杂,与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通过公证对意定监护的真实性、合法性、公正性、有效性加以保障和体现,能够充分保证被监护人和被扶养人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涉及意定监护的纠纷和诉讼,有力地保障了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能够有所养、有所依。

来源:广州公证处、羊城派、澎湃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