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权激励,究其原理,是通过股权授予的形式,激励经理人、留住高管、吸引人才,被人们称为是留住人才的金钥匙。很多企业家都会选择进行股权激励,来维系团队的稳定。但实践中,不乏很多员工在成为激励对象后,仍然选择离职或单干。这让老板们非常不解!

明明都给员工股权了,为什么员工还要离职?

股权激励并不是员工留任的唯一因素。在股权激励之外,企业的发展前景、管理水平、企业文化、薪酬福利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员工的留任意愿。如果企业管理不善或未来发展前景不大,即使进行股权激励计划,也难以留住员工。与此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之内的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留人效果,如果股权激励设计得不科学或执行得不彻底,甚至适得其反,倒逼员工离职。

一、企业设置的激励额度不合理,实施激励计划时未与员工做事前沟通。

股权激励的额度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激励额度太低,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值,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激励额度太高,就会导致预留部分的不足,无法持续激励甚至于前后激励力度的失衡。

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考虑由第三方来与员工进行提前沟通,了解激励对象的心理预期,并向员工阐述清楚股权的价值所在。员工持股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比例,而是这份股权所对应的价值尤其是未来能为自己带来多少财富。事前的沟通,应当让员工能看见手中股权现在的实际价值与未来的增值空间,让员工对激励股权产生价值认同。

二、没有规范的激励协议,老板只说不做,逐渐耗尽员工的积极性。

口说无凭,白纸黑字才是真。只有老板的口头承诺,并没有文件固定下来,这样会让员工觉得只是在忽悠人、画大饼,员工也很难相信且赞同这套激励制度。如果激励协议缺乏明确的条款和保护措施,员工还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不仅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产生反感,觉得被公司“套路”了,引发离职。

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制定清晰规范的协议文本,规定激励的条件、行使权益的方式以及退出机制等等,这样既保护员工利益同样也是保护公司的利益。

三、激励方案缺乏公平性,被激励员工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激励对象仅由老板随心而定。

如果员工认为激励方案缺乏公平性,例如某些员工获得的激励比其他人更多,或者分配方式不透明,完全无法达成公司的目标,他们多半会摆烂,甚至选择离职。激励方案的公平性体现在选拔与分配的规则上,激励对象的确定与具体的获授额度,都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而不是由老板凭自己的感觉或喜好“拍脑袋”来决定。

企业应当告诉大家公司整体的股权激励规划,以及这个规划是如何和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相匹配的。公司股权激励的选人标准、分配规则、考核要求等等,告诉所有人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会给他们怎么样的回报,这样即使这一次没拿到股权的员工也有了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建立透明的评估和分配机制,才能确保激励与员工的贡献和绩效相匹配,保障公平性就是保障员工对于股权激励的积极性。

四、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价值意义未能宣讲到位,员工没有认同感与参与感。

股权激励需要的不是保密而是公开透明。实际上,股权激励恰恰是一个宣导公司文化、理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好时机,更是一个在企业内部统一价值观的好时机。若员工无法真正理解和重视激励的价值,打心底里不认同激励计划,自然起不到留住员工的作用。

在股权激励计划执行过程中,公司要做好宣讲工作,在计划的各个时间节点召开大会,通过仪式感增强员工对激励计划的重视,打造员工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五、为创业型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和平台,达到企业与员工相互之间奔赴共赢。

职场里有这样一类人,总是在积累足够行业资源后,便选择单飞,自己创业,尤其是在创业门槛并不高的一些行业,很多优秀人才都会在时机成熟后选择单飞。要想留住这一类创业型人才,企业必须转换思维,将自身从经营型思维转换到平台型思维。

反正大家都是要创业的,对方缺什么,企业补什么,通过“创业股”去激励他。给这些人才创造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通过针对性设计的内部创业和股权激励的方式去激励他们,让他们觉得个人创业还不如留在公司一同创业,这样员工创业成功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实际上,人走茶凉是每一个企业都会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套完美无缺的机制可以永远留住一个人。

而设计一套股权激励计划在于:哪怕是被激励对象走了,企业同样可以用已设定的激励机制去吸引同样优秀的人才!

栽下梧桐树,才得以引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