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大庆油田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其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江汉油田等多个大型油田也都陆续全面投产。石油产量开始狂飙。1978年我国的石油总产量首次突破了1亿吨。凭这个产量在当年能挤进全球五大石油生产国之列。
生产出了这么多石油,其中有不少(千万吨级)居然是用来发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发电厂以燃煤为主,为什么要用大量石油来发电呢?
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石油出口渠道不畅通,当时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还算不上紧密,石油出口规模不大。
二是当时的石化加工能力不强,消化不了猛增的石油产量。
这两个原因导致国内石油供应严重过剩。
第三个原因,是受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煤炭生产不稳定,且铁路运力不足,导致煤炭供应严重下降。
煤不够用,但电总要发,工业生产也得维持,那就烧油吧,所以当时国内有很多燃油电厂、窑炉,在消耗大量石油。
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比煤炭贵得多。发电、烧制陶瓷等,用便宜的煤就可以了,烧油就显得有点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80年代开始推行以煤代油,大规模改造锅炉,把烧油的电厂锅炉和工业锅炉,改为燃煤锅炉。
这项改造的效益非常显著,几年时间就节省石油数千万吨。节省下来的石油大部分用于出口,换取宝贵的外汇(那时很缺外汇)。
得到的资金又大量投入用于建设燃煤电站,进一步提升国内的电力供应能力。这个时期国际上电力设备供应过剩,价格实惠,还有出口信贷可用。此时从国外引进电力设备来建设电厂,时机可谓是恰到好处。
同时,大幅改善煤炭供应能力,陆续开发了神府东胜煤田等优质煤田,并兴建配套的铁路、港口等设施,解决煤炭运力瓶颈。
这些措施说起来简单,可是能一一做到却很不容易。以煤代油是一项牵涉石油、煤炭、电力等多个部门利益的整体行动,协调工作复杂。但各方面没有囿于部门私利,而是在专门机构的牵头下,积极配合了政策的实施,最终实现了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