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明朝著名的将领,他一生征战南北,巩固了明朝的边防与海防。

在隆庆万历年间,戚继光驻守蓟镇前后长达十六年,期间他做了许多的工作,修筑空心敌台、修补城墙,组建车步骑营,增加火器的运用等等。

戚继光在南方的抗倭斗争中,可谓是有勇有谋,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民族大英雄。

而在当时“重文轻武”的嘉庆时期,为何戚继光会被调往蓟镇戍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政府局势

隆庆初年,新皇帝登基,一改世宗朝的各项政策,新上任的内阁颇为精进,重视北疆事务,为北疆的政策更新以及新局面的打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驾崩。其子朱载垕继承大统,即明穆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穆宗本为世宗最不欣赏与重视的一个皇子,生前也对其十分冷淡,然而命运弄人,偏偏是他最不喜欢的儿子成了他唯一的继承者。

童年不受父皇的喜欢,所以他一直深居简出,小心翼翼。

这样不受父皇重视的成长环境使得穆宗一直没有机会参知政事。

也因为他对世宗的不满意,在继承了皇位后,他便下决心要去陈布新,改变世宗在世时一些不合理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惩治前朝道士,罢黜斋醮。

方士王金,因为擅长修炼丹药,结识了陶仲文的儿子陶世恩,为了加官进爵,他伪造假灵芝、假灵龟,向皇帝献所谓的祥瑞之物,来讨圣上的欢心。

又与陶仿、刘文彬等人伪造了长生秘籍以及所谓的护国兵策,还向皇上进献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们都各个先后入职太医院。这次对他们的罪行进行了清算,他们一行人等统统被处死。

隆庆帝下旨削夺了邵元节和陶仲文的官爵和诰命,并且将他们的墓碑以及牌坊都统统毁没了,还没收了财产与田地宅子,隆庆帝还下令摘除了亭台的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平反冤案。

恢复了已故刑部右侍郎刘玉的名誉。

这些措施深得民心,也使得一些在嘉靖朝被压抑的正直的大臣看到了重新出仕的希望,有利于新政策的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新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顿吏治。自徐阶入阁以来,他宣布要改变以前的状况,将权利离集中到皇帝身上,吏治要清明。

继任的高拱以及张居正都是把吏治放在了第一位,加强官吏的考核任用。

加强边防。自穆宗即位以来,中央就颇为重视北部边防,在对蒙古部族的策略上也开始改变,并着力加强北部边防。为明蒙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视北疆事务的内阁

从前面的分析得出,相较于嘉靖皇帝专心斋醮,不问国事,导致严嵩专权误国的恶劣情形,隆庆初年的政治形势已经大有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据史料记载,穆宗是一位政事不甚勤勉且沉迷女色的皇帝,之所以隆庆朝各项事务都进展有序,就不得不说到本朝的几位首辅。

徐阶、高拱、张居正是隆庆朝三位颇有作为的首辅,三人虽性格迥异,政见也各有差异,不过他们在对待北部边疆事务的态度上是十分一致,都十分重视北部边防,为北疆的安宁积极地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据《明史》记载,世宗一心修仙,不理朝政,严嵩父子权倾朝野,徐阶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小心谨慎,不发表过激的言论,另一方面投世宗所好,擅写青词。

由此逐渐步入权利中心,最终利用修建万寿宫一事成功击败严嵩,代替他出任当朝首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其灵活的政治手段成功击败严嵩父子,成了当朝的首辅。

是一个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典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这样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徐阶在各方面仍然恪守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国防方面,即使他的实力较弱,还无法与严嵩正面对抗,但在紧急情况下,他还是大义凛然,不畏强权。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徐阶起草的遗诏顺应民心,为新局面的打开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抛去他与徐阶的个人恩怨不说,他在政治上还是颇有建树,尤其重视北部边防,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十分注意储备边事人才,在他任吏部尚书期间,改革了兵政方面。

例如增加兵部侍郎的编制;从各边境地区选取有用人才,便于把握当地情形;不可将贬斥之人发配到边地任用,提高边臣整体素质。”可见他对边防事业是用心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高拱非常重视边疆将领的选任。

隆庆到万历年间,朝中军政名臣人才辈出,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方逢时、俞大猷等人均是杰出的军事人才。

虽然是时势造英雄,但不得不说与高拱等人培养储备边材的政策主导有直接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隆庆和议正是在高拱的积极奔走之下达成的,为北部边疆地区的安宁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这是《明史》对张居正的记载以及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居正于嘉靖中期入仕,此时,恰逢严嵩专权,他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曾抱病回乡蛰伏了几年。

后再次进京为官,官场沉浮,他练就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终于在隆庆末年当上了当朝的首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居正在位期间在吏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已现颓势的明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的各个方面渐渐开始步入正轨。

张居正的改革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充盈了国库,增强了边防实力。这也是他被誉为“宰相之杰”的原因所在,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成就的首辅大学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庆五年,在高拱、张居正的积极奔走下,促成了隆庆和议的签署,我国北部渐渐进入和平期。

尽管如此,张居正还是对北疆事务倾入很多的心血:“居正对付鞑靼的计划,是充实边防,准备随时出击,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使鞑靼分裂……分而灭之的政策。”

张居正在位的数十年间北部边防成绩斐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位相继在位的宰相,除去极个别的个人问题,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才能、重经世、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好官员。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关注边防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尤其是在北部边防上做了许多的努力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蓟镇的边防局势

戚继光是隆庆二年(1568年)北上蓟镇的,所以要想了解他任职之前蓟镇的情况,须从嘉靖朝开始梳理。

关于蓟镇的设立,明史有简单的记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蓟始称镇,此时,蓟镇没有自己的将士戍边,也没有有利的地形可以凭借,因此它就成了明朝边防的一个薄弱环节,经常被北方民族侵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每遇袭,只能调集其他地方的兵士前来应敌,常常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然而继任的几位总督,也曾发奋要修筑边墙,选将练兵。结局却不如人意。

由于蓟镇的守军兵力单薄且实力不强,蓟镇在嘉靖年间战事不断,人民苦不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嘉靖十八年到隆庆初年,蓟镇几乎是烽火连天日,经常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蓟镇的防御几乎无力抵挡蒙古骑军的狂风骤雨。

北部游牧民族先后以蓟镇为突破口,深入中国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世宗实录》有多则记载:嘉靖十八年(1539年),蒙古骑军突破蓟镇李家谷,一直打到铁门关,在当地掠夺牲畜、金银细软以及食物,与反抗的当地民众发生战争,造成了伤亡。

蓟镇的指挥、总兵等人受到了惩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二十九年(15450),蓟镇属夷酋猛可犯边,可见属夷的态度也是时战时服的,摇摆不定。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俺答汗突破蓟镇,一路打到京师门下,造成了嘉靖朝最大的一次边患危机。

也是从这一次的危机开始,明朝的统治者以及大臣们才终于真切地感受了什么是边疆危机,才开始真正的重视起了蓟州的边防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蒙古部落首领把都儿率领近十万人从潘家口深入内地,进逼三屯营,对蓟镇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从以上的历史记录可以看出,北部蒙古族的势力在这一时期十分的强大,而蓟镇的军事防御能力却极端低下。

加之俺答连年求贡不得,而蒙古内部又急需内地的一些物品,所以战争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庚午之变后,当朝者也已经意识到了空前的危机感,所以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人才戍守蓟镇,希望可以改变蓟镇的颓势,担当起保卫京师的重大职责。

蓟镇连年失事,戍守蓟镇的官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处决了建昌侯张延龄、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胡守中等人。史料载,胡守中冒领了修筑边墙的银两,擅自出口外采木。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蓟州巡都御史王汝孝、总兵罗希韩、副总兵卢钺被充军。

总督蓟辽右都御史王忬及中军游击张伦被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蓟州总督杨选被斩,妻子遭流放。

诸多的官员都因战事失利而受到牵连,不得善终。

因为蓟镇驻守军官的悲惨结局,所以蓟镇成为了一个是非之地,几乎无人愿意接手这一地区,由此可见,蓟镇的边防已经败坏到不得不收拾的地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蓟镇连年战事,连年失事,守城将士毫无抵抗力,任内文武官员大多不能保全自身,军心涣散。

到隆庆五年间,蓟镇的局势渐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隆庆帝登基后,对边疆的政策趋于缓和,到隆庆五年,和议达成后,宣府大同以西,烽火渐熄。

所以蓟镇所面临的敌人就少了许多。虽然当时蓟镇所面临的敌人势力不算大,然而蓟镇的防御能力太弱,经常会让他们有机可乘,边境甚不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史有一段这样的评价:“世宗威柄自操,用重典以绳臣下,而弄权者借以行其私。于是闒冗废职之徒事败伏辜,而出力任事之臣亦中危法受戮,边臣不得自展布,而武备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评价是颇为中肯的,蓟镇的危局绝不能仅仅归罪于守城将士们的无能,更是在于皇帝昏聩,大臣专权,对边臣不给予信任,他们多因一些小的失误遭到惩处,所以边将更是畏手畏脚不敢作为,明朝的边防就难以有所成就。

因此,蓟镇的危局持续了几十年都难有转变,一直影响到京师的安宁,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