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北平的数千名学生发起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同时,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进步青年,他们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进步青年之一,他的名字叫郑季翘。新中国成立后,郑季翘担任了吉林省委书记等职务。那么,郑季翘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如何呢?

郑季翘出生于1912年,山西五台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季翘投身各种爱国运动,193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也是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郑季翘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郑季翘担任了察哈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等职务。郑季翘长于宣传,那段时期,他在宣传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尤其是他把宣传重点放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从而保障了天津市“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郑季翘的宣传才能很快就引起了陈伯达的注意,陈伯达非常欣赏郑季翘,1959年,在陈伯达的要求下,郑季翘被调到《红旗》杂志社,担任了编委常委,不过,郑季翘在《红旗》杂志社工作的时间不长,1960年,他主动要求离开了杂志社。

在这之后,郑季翘被调到吉林省,先是担任了吉林省委候补书记,1965年,53岁的郑季翘担任了吉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主管全省的文艺工作,成绩显著。不过,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郑季翘也身不由己地陷入到时代的旋涡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1966年,54岁的郑季翘列席参加了八届十一中全会,会议结束后,陈伯达想让郑季翘留在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工作,当时陈伯达手中的权力很大,担任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组长,由此可见,郑季翘在宣传方面的确是非常有才能的,毕竟能得到陈伯达的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郑季翘拒绝了陈伯达,返回了吉林省,继续留在吉林工作。不久之后,郑季翘就受到了冲击,身心受到迫害。1968年,吉林省革委会成立后,郑季翘重新复出,并被结合进新成立的吉林省革委会,担任了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吉林省委恢复之后,郑季翘又担任了吉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那段时期,郑季翘坚定地与“四人帮”及其党羽作斗争,1974年,在吉林省直机关召开的相关会议上,郑季翘揭发了“四人帮”迫害干部与群众的一系列罪行,他也因此受到“四人帮”党羽的迫害,1975年,63岁的郑季翘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虽然身处逆境,但郑季翘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以大无畏的精神与造反派作斗争,保持了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粉碎“四人帮”后,郑季翘恢复了一切名誉,在这之后,郑季翘坚持带病工作,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务,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晚年的郑季翘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84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