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之战”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最后一战。不过“小田原之战”严格上讲应该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而最后一战应该是“九户政实之乱”。那么“九户政实之乱”是什么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战国时代,南部晴政崛起为日本东北地区北陆奥的霸主,号称“阔如南部,新月走到月变圆”。但南部晴政一直生不出儿子,只得将首席家臣石川高信的儿子石川信直(正室为南部晴政的女儿)收为养子。然而在元龟元年(1570年),南部晴政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南部晴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南部家分裂为晴继派和信直派,围绕家督之位爆发内战,大浦(津轻)为信趁机带着大片领地脱离南部家。天正十年(1582年),南部晴政病死,南部晴继当上家督。但诡异的是,在南部晴政死后不到一个月,南部晴继突然死亡,而南部晴继猝死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部晴继死后,南部家围绕家督人选爆发争论:重臣南长义、八户政荣、北信爱支持南部信直(石川信直)继位;最强一门众九户政实支持自己的弟弟兼南部晴政的女婿九户实亲继位。最终是南部信直在家督之争中获胜,成为南部家新一代家督,这让九户政实大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田原之战”开始后,南部信直因为及时归顺丰臣秀吉而保住了自己的领地。但让南部信直难堪的是,南部家叛臣津轻为信也通过参加“小田原之战”而被丰臣秀吉“安堵”,这意味着南部家彻底失去收复津轻的可能。津轻为信的独立沉重打击了南部信直的威望,统治开始不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的“奥州仕置”在北陆奥引发“和贺稗贯一揆”,南部信直出兵平定。但南部信直没能在第一时间平定“一揆”,只得决定明年再集中全力平乱。然而南部信直平定“一揆”不利让早就心怀不满的九户政实觉得南部信直统治无力,造反的时机已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九户政实在天正十九年(1591年)初起兵造反,“和贺稗贯一揆”正式演变为“九户政实之乱”。如果是在“小田原之战”爆发前,实力不足的南部信直确实拿九户政实没有办法,九户政实真有可能造反成功。但“大人,时代变了”,九户政实造反是在打“天下人”丰臣秀吉的“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丰臣秀吉得知九户政实造反后立刻任命丰臣秀次为总大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大谷吉继、津轻为信、伊达政宗、佐竹义重、最上义光都派兵参战。平定“九户政实之乱”的丰臣军多达六万,兵分三路,大举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规模的丰臣军,“九户政实之乱”不到半个月就被全部平定。九户政实本想通过主动投降保全性命,但刚死了儿子的丰臣秀吉心情不好,直接灭了九户政实全家。“九户政实之乱”被平定后,日本再也没有反抗丰臣秀吉统治的成组织叛乱,日本统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