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创作追求“创新性”,这里所指的艺术创新,并非网络上的“鬼画符”,而是“立足于传统,却敢于创新”,将技法、艺术格调合理变化,消除千篇一律的枯燥感,令人看后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近几年,各地书法展览、国展中,早先视为标杆的“唐楷”,由于风格偏为单调,入展比率逐渐下降,反而被忽视的宋代楷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宋代书法的了解,大家基本停留在“尚意”思想,如苏轼、黄庭坚、米芾多撰写行书,行笔潇洒飞动、纵横多变,将情感、用笔结合,极尽烂漫率然之美。

这一类畅意风格,与肃穆的楷书毫无关联,再加上“尚意”理念大力推行,以及南宋“复古风潮”的影响,当时善楷者没几个,因此后世鲜少关注宋代楷书。

实际上,南宋有一位“楷书战神”,实力超越“宋四家”,比唐代大师水平还高,拯救了南宋书坛,此人就是张即之,张孝祥之侄,出身于名门显宦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张即之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学习条件优渥,经家中长辈指点,以唐人楷法入手,先后临摹了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等名家法帖。

尤其对“颜体”研究最深,深得磅礴浑厚的英雄气,用笔舒展多变,尽显豪放峻健之美,掌握“唐楷”后,他师法苏轼、米芾法帖,兼融“尚意”思想。

而且张即之本身痴迷禅宗,所以除了传统风韵,其字蕴含萧散、清逸之气,风格颇为个性,例如欣赏他的经典之作——《汪氏报本庵记》,全卷共有38行,合计688字,单字大小约为1.5厘米。

据记载张即之书写前,先凝神构思,预想字体、章法、用笔的处理,这一点跟王羲之相同,“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从而彰显和谐天然之美。

构思完成后,张即之就开始纵情泼墨,以尖峰落笔,接触纸面后,迅速调换笔锋,运笔过程中、侧锋不断变换,点画粗细、轻重变化鲜明,尽显灵活流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上述几点,张即之楷书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写小字,依然融合大字的势态和气象,凸显斩钉截铁、骨力雄强之势,远比“唐楷”艺术性浓厚,甚至当代书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所以启功称赞其字有“长风破浪之象”,还说“楷书笔法险劲,结体精准严密”,时常临摹此作,既能掌握完善“楷法”,强化基本功,还可以丰富用笔灵活性,开拓艺术思维,争取作品入选各大展览。

如今真迹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采用手工装裱,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都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