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是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亏空之道,也叫非道之道。

什么是不道?什么是有道?

不道,就是无道,就是非道,就是有道的反面。

万物有道,便会长长久久;万物不道,则会短命亏空,以至于消亡。

怎么样才算是有道?怎么样才算是非道呢?

有道的反面,就是非道;非道的反面,就是有道。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思是说:假使我确然有真知灼见,行进于大道之上,行走于大道之中,那么对于行道者来说,唯一最值得敬畏的地方就在于:施、施舍、给予、设置等。

什么是施?

施,是施行,实行;施,有给予之意,比如施舍一词;施,还有设置、布置之意,比如基础设施一词。

修佛的人常常把世间之人称呼为施主,把做好事称之为布施。施,就是行,就是遵道之行。

古人云:“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人生在世,不过就只有知与行而已。对于道,也只有知道和行道两个方面罢了。

知道的关键就在于:介然、确然、实然、了然;

行道的关键就在于:施行、实行、给予、布施、设置、布置等。

并不是所有的认知与见解,都可以称之为道;只有那些确然、实然的真知灼见,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道。假如你都不能确定自己的认知是否真的正确,又何谈知道、明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并不是所有的施舍与给予,都能够称得上是行道;只有那些经过真心设置的善意布施,才能够称得上是行于大道。

行于大道,需要真心敬畏每一步的行为与行动,需要谨小慎微,不能有半点马虎。

假如人们在行道的过程中马马虎虎,胡乱作为,就必然会招致亏空,乃至于一蹶不振,更至于逐渐消亡。如此一来,这又能算得上是哪门子的行道呢?

知道的关键在介然;行道的关键在施畏。畏,是小心谨慎,而不是恐惧畏缩。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意思是说:大道甚为平坦、广阔、顺直,而人们却偏偏喜好走小径、捷径、窄径、曲径、幽径。

人们在行道布施天下的过程中,应该走宽阔平坦的大道;在休闲自娱的过程中,人们倒也并不是不能走一走那些曲折的小径、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盗?什么是夸?

盗与道同音。可以理解为:盗就是道的反面,就是不道,就是非道,就是残废的道,就是道的残次品、残缺品。

因此,道可以生正常的万物;盗就会生残缺的万物。

夸字,从大从亏;夸,就是大,就是大亏,就是大的亏空。所谓夸赞,就是大赞。就是过犹不及。

盗夸,就是指最高级别的无道、最大的非道。

什么是盗夸?什么是非道?什么是不道?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除,是指余、多余,有消除、剔除、扫除、铲除之意。

朝甚除,就是指在朝堂之中有太多的庸员暴吏,需要被剔除、扫除、清除;

田甚芜,就是指田地甚为荒芜,百姓们都无心耕田,甚至于根本就无田可耕;

仓甚虚,就是指国库粮仓甚为空虚,天下财富都聚集到了少数人的口袋里,天下人反而没有了真正的储蓄。

这些都是盗夸的表现,也都是整体层面、战略层面的非道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服,是指衣服、服装、穿戴。服文采,就是指穿着华美的服装,比较重视物质外在享受,不重视心灵内在。

带利剑,就是指佩戴锋利的宝剑与武器。引申为人们崇尚武力,不崇尚道理。

厌饮食,就是指嫌弃、厌烦饮食。引申为人们不重视饮食,反而重视眼睛、耳朵等的欲望。

财货有余,就是指钱财货物有多余、有富余。引申为财货积压在少数人的府库中,很多人反而得不到必要的生存所需。

假如财货积压,不流通、不通畅,那么必然就会有人得不到生存所必需的钱财与货物。那些缺少财货的人,就会慢慢沦为完全被拿捏的人。剥削压迫的社会形态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

这些也都是盗夸的表现,而且是个人层面、微观层面的非道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盗就是道的反面,就是非道、无道、不道。夸,就是大,就是大亏。

盗夸,就是指最大的非道、最大的无道。人若不道、非道,便会大亏。

本章主要论述了非道之道,也可以叫做盗夸之道,或者亏空之道、大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