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绵长的历史。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各种经典的古诗词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过在传承中,很多古诗词都不可避免地遗失在历史长河当中,而有些虽然得以流传下来,但是作者已经不可考,在作者栏只能冠以无名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会觉得,既然是无名氏,那很有可能这些人写的诗词水平都不怎么样,要不怎么会连名字都流传不下来呢?其实不然,古诗词的流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作者名字流传不下来,并不代表作品的水平不高或者名气不响,就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等家喻户晓的名句皆出自无名氏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作,同样出自无名氏之手,全词仅仅只有44个字,但是却用了10个叠词,每一句都用叠字开头,开创了五代两宋之后文人词运用叠字的先河。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流传千年的妙词。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妆。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唐五代时期。根据词的内容,这首词是这位无名氏在春天去郊游,在池塘边遇到一群美丽的少女在莺歌燕舞,于是便提笔为她们写了这首词,妥妥的高手在民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上阕描写的是池塘边的美好春景。濛濛细雨中,池塘中的鸳鸯成双成对,彼此间相互依偎嬉戏,如同情人间在打情骂俏。池塘边开满了艳丽的野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微风拂过,一条条金黄色的柳枝随风飘动。上阕对于环境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烘托“双双只只鸳鸯语”这一句。而整个上阕的描写又是为了烘托下阕中描写的女子的美丽。

下阕作者着力于描写池塘边少女的美好。池塘边女子款款而来,她们三三两两在一起嬉闹,莺歌燕舞好不热闹。色彩缤纷的衣衫随着轻舞飞扬,闪耀着绚烂的光彩,在霞光的映照下,轻施粉黛的容颜显得越发娇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十足的画面感,让人读之脑海中便不由出现一幅少女踏春图。而它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每句以叠字开头,不仅让整首词描绘的景物更显细致动人,也让全词更具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这首词和宋词在感觉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为当时词这一文学体裁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而且这首词也借鉴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所以具有很浓郁的民歌风味。

细细品读这首词,我个人觉得这首词的作者应该是一位男子,而且应该是年轻男子。因为这首词其中暗藏着对于爱情的向往。整个上阕其实就是着力于刻画鸳鸯成双成对,那样的缠绵私语让人不由心生羡慕。所以下阕越是将女子写得明媚动人,其实便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于爱情的向往,渴望也有一位女子和自己在这明媚的春日里携手,如同那双双对对的鸳鸯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首词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以叠字入词其实便是受到这首词的启发,所以它也算是开了一代先河。像李清照那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声声慢》,起首便是一连串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将叠字入词运用地炉火纯青,让人惊艳。而无名氏的这首词,也被学者赞誉不输李清照。

对于这首出自无名氏的妙词,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