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战场前线,大雨滂沱,61师师长刘登云站在指挥所门前若有所思,突然他转身冲进指挥所:“赶紧下令!所有人立即撤出猫耳洞!”数千官兵在雨中站了三个小时。战士们抱怨他不近人情,但师长刘登云的做法却救了大家一命!
“师长这是干什么?故意在整我们吗?”老山前线上,61师的战士们全部站在阵地上淋雨,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埋怨着师长的决策。
此时的61师师长刘登云,也和众多战士一样,站在阵地之上,跟战士们同甘共苦。
其实61师并不是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他们就是从不远处山脚下的猫耳洞里撤出来的,战士们之所以站在暴雨之下,完全就是因为师长刘登云。
刘登云可不是什么碌碌无为之辈,他可是中越战场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以及极高的眼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作战方法。
在战场之上,刘登云从不拘泥于固定的指挥形式,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这让刘登云在战士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这次让战士们撤出猫耳洞,并不是刘登云的一时兴起,而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
猫耳洞是我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就遗留下来的一种战争工事,它主要就是从山体或者土堆的正面,向内部挖出一个洞穴,以供士兵躲藏。
这种洞穴往往都是入口极其狭小,但是内部可以做得很大,用来容纳更多的人或者储存弹药。正是因为入口小,所以猫耳洞内部受到外界爆炸的影响很小,能够很好的保护内部的士兵,是解放战争时期防御敌军飞机轰炸和大炮火力覆盖十分有效的防御工事。
而且这种猫耳洞建造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因此在中越战争期间,我军依旧沿用着这种防御工事。
在1986年的老山战场之上,本来激烈的战斗因为一场大雨而被迫停止,双方战士都各自回到自己的阵地内休息。
阵地之上自然是不会提供什么遮风挡雨的地方,一切都是为了战斗的需要准备的,所以猫耳洞就成了战士们唯一可以避雨的地方。
战士们惬意的聚集在猫耳洞内等待着这场暴雨的停止,而一直站在洞口的刘登云现在却没有任何放松的神色。
他观察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会儿拿着望远镜四处观察,一会儿又抚摸着猫耳洞内的土壁,感受着外部越来越湍急的水流,这位在战场之上尚且没有到过忧虑的指挥官,现在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终于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叫来了身旁的通信员,向他下达了命令:“通知全师各部,现在立刻撤出猫耳洞,在空旷地带等候命令!”
命令下达的很快,全师官兵很快就都收到了师长刘登云的命令,虽然绝大多数战士都很疑惑自己师长的命令,但是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即便十分不情愿到外部去淋雨,他们还是遵从师长的命令,撤出了猫耳洞。
在清点人数无误之后,刘登云这才恢复了平常那种平静的神色,拿起望远镜,看着不远处修筑有猫耳洞的山体。
事件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战士们终究只是肉体凡胎,即便是身体素质比普通人较好一些,但是也顶不住暴雨一直的冲刷,他们开始抱怨起来,甚至有一些刺头已经开始起哄。
不过刘登云对这一切都不在意,命令全体将士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准返回,否则就要将其军法处置。
轰隆隆!
一切发生的十分突然,山体上的岩石以及被暴雨冲刷而成的泥浆,浩浩荡荡的从山顶上向山脚下滚落,是山体滑坡!
即便是这些见惯了生死的战士们,在看到着毁天灭地的一幕之后,也是一阵后怕。
原来,刘登云让战士们撤出猫耳洞,并不是想要整蛊战士们,而是他早就发现了阵地上有出现山体滑坡风险,所以才让战士们提前撤离出来。
如果没有刘登云的命令,现在的战士们早就已经随着山体滑坡,全部长眠在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