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对于券商投行人来说,这个“寒冬”有点漫长。

随着一季报的逐渐披露,证券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已经初现轮廓。经历了A股市场强震、IPO逆周期调节之后,证券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普降。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A股IPO仅完成30单,融资规模236亿元,同比下降64%。全行业IPO承销保荐费用为14.1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77%。

那么,超七成券商投行营收下滑,究竟是何种业务拖累了券商一季度业绩,又是何业务在力挽狂澜?下一步怎么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业务条线整体表现不佳

就目前4家可比数据来看,经纪、投行、利息相关、自营业务整体表现不佳,部分券商资管业务表现尚可。

首先来看经纪业务,4家可比数据券商经纪业务均出现下滑,其中首创证券下降幅度最大。具体来看,一季度,方正证券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8.08亿元,同比下滑0.62%;国金证券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3.84亿元,同比下滑1.28%;首创证券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0.48亿元,同比下滑17.55%;西部证券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1.89亿元,同比下滑0.08%。

受市场监管政策影响,券商投行业务整体下滑幅度较大,4家可比数据券商中仅有1家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逆势增长,西部证券一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为0.36亿元,同比增29.18%;其他3家券商投行业务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方正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0.38亿元,同比下滑33.1%;国金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2.26亿元,同比下滑43.34%,几家券商中,国金证券的投行业务更为突出;首创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0.23亿元,同比下滑20.44%。

包括两融、股债等利息相关业务方面,4家可比数据券商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均下滑,其中2家亏损,分别是首创证券、西部证券。具体来看,方正证券利息净收入为2.42亿元,同比下滑37.32%;国金证券净利息收入为2.72亿元,同比下滑12.52%;首创证券净利息收入为亏损0.26亿元,同比下滑48.58%;西部证券净利息收入为亏损0.66亿元,同比下滑24.34%。

自营业务方面,4家券商中仅1家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增长,具体来看,方正证券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为7.44亿元,同比增长86.55%;国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4.3亿元,同比下滑39.98%;首创证券自营业务收入2.53亿元,同比下滑4.52%;西部证券自营业务收入4.87亿元,同比下滑36.19%。

券商投行业务普遍下滑,与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密不可分。

去年8月,证监会明确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禁多元化投资等。

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其中提到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

下一步怎么走

展望后市,机构预期2024年新股保持相对低速发行。国泰君安研报预计,2024年主板及双创板块股票仍将保持相对较缓的发行节奏。按照2023年发行节奏,预估北交所2024全年发行80至140家。

德勤中国预期,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一揽子务实政策的支持下,北交所或将吸引更多新股上市发行。

展望今年,股权融资环境难言有所改善,各家券商正在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调整方向。区域性券商坚持“聚焦区域、聚焦产业”的业务发展定位,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而头部券商的投行业务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并购重组,国际化发展等业务的突破。

谈及2024年的业务打法,部分券商在2023年年报中明确,将“北交所”作为今年投行的业务重点。国联证券称,其投行子公司华英证券将以北交所IPO为重点业务方向,通过加快推进现有拟申报项目进展、存量项目筛选和梳理等方式,持续加大北交所项目储备,专注于打造一批精品、特色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行业排位。招商证券提到,今年将推动北交所IPO储备项目申报和落地。

“并购重组”也是今年的高频词之一。信达证券称,投资银行业务要发挥并购重组业务方面资源禀赋,提升差异化优势。东方证券表示,在财务顾问方面,积极发展破产重整财务顾问等创新业务机会,并借此优先获取上市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业务机会。

更多券商则继续坚持“聚焦区域、聚焦产业”的业务发展定位,旨在打造区域性精品特色投行。天风证券表示,将继续深化贯彻落实打造“城市投行”,持续深耕湖北、辐射全国的公司战略,发挥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以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泰君安总裁李俊杰表示,2024年公司将坚定产业投行、综合投行和数字投行方向,深化事业部改革,加强产业深耕,加大投行、投资、投研协同联动,提升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能力。

也有头部券商则把目光投向海外,大力拓展国际业务。中金公司表示,目前集团在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旧金山、法兰克福、东京七个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国际网络不断丰富,为成为中国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信证券称,坚持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客户,加强港股股权融资、GDR以及东南亚等海外股权融资业务开拓。光大证券表示,海外投资银行业务将通过业务协同大力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加大力度覆盖TMT、硬科技、新零售、医疗等行业,发挥好海外融资平台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权融资方面,中金公司投行部还积极拓展私募融资业务,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据了解,近三年,服务企业完成的私募融资项目交易规模2400亿元,服务的企业既有国内知名的顺丰同城、华润医药,也有孟加拉国B2B科技公司ShopUp等。

多位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此前,投行也经历了几轮周期性波动。不过,一旦市场热度回归,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