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艰苦的求知之路,到成为享誉上海滩的会计学家;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到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事业;再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他因坚守信仰而遭遇的种种磨难……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与坚定,继续投身于学术研究中,为中国的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顾准。

少年天才

顾准,字哲云,江苏苏州人,1915年7月1日生于上海。他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然而家境的清贫并没有阻挡他求知的步伐。早在初中时期,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因家庭经济困难,12岁的他便到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他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仅15岁,顾准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在随后的岁月里,他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成为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他的《银行会计》一书更是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广泛采用。

然而,顾准并未满足于在会计学领域的成就。他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0年,他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为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呼号。在北平“一二·九”运动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国的高潮中。

顾准的思考始终围绕着如何克服专制、实现民主和发扬科学精神。他的独到见解和犀利言辞使得他在思想界独树一帜。他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言人所未言,发人深省。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顾准的身影也活跃在抗战第一线。他不仅在组织和宣传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更在1935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从此他的革命信仰更加坚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尽管顾准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而被迫流亡北平,但他并未放弃革命理想。随着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他重返上海,继续担任多个要职,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

上海财政的实干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然而,这个新生的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和财政官员挺身而出,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顾准也在此刻挺身而出,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他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在经济学领域,他有着深厚的造诣,对于如何稳定市场秩序、恢复经济生产,他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策略。

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经济恢复过程中,顾准的领导才能和经济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深知,经济的恢复不仅关乎上海,更关乎整个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了解市场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在顾准的领导下,上海市财政局和税务局积极推动税制改革,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从而激发了市场活力。同时,他还着力整顿市场秩序,打击经济犯罪,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环境。

顾准还非常注重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强调,财政预算不仅要平衡收支,还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他的指导下,上海市的财政预算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准还积极推动上海市的金融改革。他认识到,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他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顾准的领导下,上海的经济迅速恢复,并成为了新中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他的工作成果不仅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广泛认可,也赢得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评价。

坚守信仰的先驱

1951年底,随着“三反运动”的开展,顾准因受到牵连而被撤销了党内外所有职务。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对经济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几年后,即1956年,顾准进入了经济研究的殿堂,专注于剖析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的作用。他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计划体制并不能完全消除商品货币关系及其价值规律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显得颇为激进,也使顾准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先行者,他的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反右斗争”中,顾准不幸被归类为“右派”,这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迫从事体力劳动,与亲人分离,甚至还要面对不断的政治批判和迫害。

更为悲惨的是,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重负选择了离他而去,并最终在1968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子女们也因此与他断绝了关系。尽管面临重重打击,顾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晚年的顾准,在压迫和健康问题的双重困扰下,依然不屈不挠地投身于学术研究中。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着独到的洞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这让他在经济理论界独树一帜。尽管这些先进理念在“十年运动”期间为他带来了更多的苦难,但他从未放弃。

在逆境中,顾准的创作力依然旺盛。他撰写了《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他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反映出他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不仅具有时代意义,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顾准依然保持着乐观与坚定。虽然顾准在生前饱受非议,但历史总会给予公正的评价。1980年,中央为顾准洗清了冤屈,恢复了他的声誉。中科院也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并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以此表彰他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结语

顾准先生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他不仅在会计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享誉上海滩的会计学家,更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对抗日救亡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经济恢复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

顾准先生的一生也充满了磨难,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保持乐观与坚定,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在逆境中依然投身于学术研究,为中国的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对学术的执着和追求,让人深感敬仰。

历史是公正的,它最终给予了顾准先生应有的评价和荣誉。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不仅是对他生前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精神的永久缅怀。顾准先生的一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家、为民族、为学术不懈奋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