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
浙商证券 刘雯蜀
1 背靠中电科 28 所,国内民航空管系统龙头厂商
1.1 公司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产品矩阵
莱斯信息是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
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总部位于南京,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科,控股股东为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23 年 6 月 28 日,公司于科创板挂牌上市,首发募资总额为 10.33 亿元,将主要投资于新一代智慧民航平台项目、智慧交通管控平台项目等。
1.2 背靠中国电科 28 所,电科莱斯唯一上市平台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中国电科为实控人。
控股股东电科莱斯持有公司 60.32%的股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电科莱斯 100%股份,是莱斯信息的实际控制人。
电科莱斯全称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由中国电科二十八所改制而成,以军民用指挥信息系统为核心主业,是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家网信事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
二十八所成立于 1964 年,系现隶属于中国电科的事业单位,现在由中国电科委托电科莱斯进行管理,其主营业务包括军用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及总体论证、系统研制生产、软件设计开发、信息系统装备联试与集成验证服务。
除了莱斯信息以外,电科莱斯还控股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莱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其中,电科莱斯母公司面向军事安全、国家安全领域聚焦军民用指挥控制系统、机动式装备等业务,控股子公司聚焦民品产业。
莱斯信息作为电科莱斯民品产业核心发展平台之一,主营业务涉及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
董事长毛永庆曾任二十八所所长、二十八所党委书记和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总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
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严勇杰历任 28 所第一研究部工程师、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军航空管工程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军航空管工程中心主任和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公司为高管及核心员工设立莱斯信息员工资管计划,包括:中信建投基金-共赢 18 号员工资管计划、中信建投基金-共赢 19 号员工资管计划和中信建投基金-共赢 21 号员工资管计划。莱斯信息员工资管计划最终获配数量合计为 351.66 万股,占上市发行规模的 8.60%,获配金额合计约为 8890 万元。
1.3 公司营收持续成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业绩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019-2023 年,公司营收从 10.23 亿元增长至 16.76 亿元,四年 CAGR 为 13.13%,营收端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2 年公司经营状况受到小幅波动,2023 年营收重回增长,2023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6.76 亿元,同比增长 6.35%。
2023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 亿元,同比增长 47.60%。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2019 年的 0.36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32 亿元,四年 CAGR 达到 38.10%。
公司大力发展主营业务,民航交通、城市治理、城市道通交通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占比稳步提升。
2019-2022 年,民航交通、城市治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企业信息化板块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18.37%/15.82%/32.57%/-20.94%。
民航交通、城市治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占比稳步提升。其中,2023 年公司民航交通领域业务营收占比达到 32.86%,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分业务看,
公司民航交通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其它业务,未来有望随着营收结构调整从而提升整体毛利率指标。
2023 年公司民航交通、城市治理、道路交通运输和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40.53%、20.02%、22.44%和 29.98%,民航交通业务毛利率差明显高于其它板块业务。
2019 年-2023 年,业务整体毛利率维持在 25%以上,毛利率自 2021 年以来保持稳步提升,2023 全年毛利率达到 28.21%。
未来随着公司发力布局高毛利的民航交通业务,整体营收结构的变化有望推动毛利率持续稳步提升。
2020 年以来公司整体净利率保持在 6% 以上,2023 年公司净利率为 8.14%,同比提升 2.12pc。
2019-2022 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16%、6.90%和 7.67%,同比分别增加 0.67pct、降低 0.16pct、增加 0.14pct,公司整体费用率保持稳定状态。
2 政策推动+应用加速落地,低空经济有望助推公司业务腾飞
2.1 政策不断刺激,低空经济元年拉开万亿市场序幕
政策是影响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央层面,政策持续升温。
2024 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时,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作为新增长引擎,列入要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
“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以来,中央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持续升温。
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并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施行,这是是我国首部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地方层面,多地积极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据我们梳理,2024 年有 16 个省级行政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在行动层面,对低空经济的扶持,主要包括对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业、发展无人机制造业、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制定标准规范等。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用航空及无人机产业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在通用航空领域,近年来我国颁证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及通用航空飞行时长呈现稳健增长态势,通用航空机场数量从 2017 年的 55 个增长至 2022 年 399 个,而通用飞行时长从 2017 年的 83.8 万小时增长至 2022 年的 121.9 万小时,需求侧有望拉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成长。
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场景覆盖下游多个细分行业,近年来注册数量快速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 95.8 万架,同比增长 15.14%,2018-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 35.17%,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下游行业来看,我国民用无人机主要需求场景为测绘与地理信息(30%)、农林植保(26%)和安防监控(12%),并且还包含巡检、快递物流等场景,无人机在下游各细分场景应用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万亿级别市场拉开序幕。
2024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 月 28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介绍,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 5000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 2 万亿元。以此计算,2023-2030 年复合增速约为 22%。
根据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数据,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达到 5059.5 亿元,同比增速 33.8%。预计到 2026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2026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8%。
2.2 国内深圳、湖南已有项目落地,产业生态有望快速延伸全国各地
2.2.1 深圳:已形成多个低空经济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低空经济已成为深圳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深圳宝安、龙华等产业大区对低空经济已进行一系列战略布局。
2023 年 4 月,龙华区率先印发了深圳市首个区级低空经济实施方案;5 月,正式将低空经济列入“1+2+3”产业体系,9 月,龙华在北京召开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推出 13 条具体举措助力区域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而福田区政府则出台《福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典范城区目标,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低空基础设施及保障能力提升、低空产业能级及商业规模提升、低空应用场景多元化培育及拓展等 4 大行动 17 项重点任务
深圳市已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场景应用落地方面走在我国前列。
在基础设施方面,盐田区建有全国首个 UAM 城市空中交通融合运行综合保障基地(占地 4.4 万平米),基地拥有超 30 架直升机,服务覆盖“9+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超 100 个直升机场,是国家民航局认定的低空改革试点单位,具备低空经济飞行器展示展销、粤港澳大湾区航空综合应急救援运行基地等功能,目前主要开展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空中通勤、城市空游、航空救援等业务,未来将打造全球首个无人机、eVTOL、直升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
在应用落地方面,深圳市已完成国内首个“空中的士”UAM 运营平台的搭建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中看湾区”UAM 旅游航线在盐田区率先落地,此外,低空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也已逐步普及运行。
目前,粤港澳已形成以深圳为核心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数据,2023 年 1-10 月,深圳市已新增无人机航线 74 条,新增无人机起降点 69 个,载货无人机飞行量完成 42.1 万架次,应用场景覆盖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2.2.2 湖南省:我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2020 年 9 月,中央空管委办公室批复《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实施方案》,湖南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湖南构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2023 年 3 月 27 日,《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空管保障协议》签约仪式在长沙举行,标志着备受关注的湖南省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圆满成功,未来湖南省计划将拓展通用航空在工农业生产、应急救援、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航+旅游、通航+体育、通航+物流、通航+文创、通航+农林等多种“通航+”新业态有望迎来蓬勃发展机遇。
目前湖南省已形成了国家(长沙)北斗专业特色示范园、长沙自贸临空区、湖南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株洲)等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湖南省 2021 年、2022 年总通航飞行时间分别为 2.48 万、2.98 万小时,改革期间年均增长率 48%,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近年来,湖南明确将低空经济作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南省内已建成 14 个通用机场,9 个运输机场开通了通航功能,还有 61 个通用机场场址获得核准待下一步建设,5000 多个直升机起降点已经核定,至 2025 年全省有望基本建成“1+13+N” 通用机场网。
3 主营业务底座扎实
3.1 公司是国内民航市场龙头厂商,产品矩阵完善技术积累深厚
公司在空管系统领域研发经验丰富,产品技术已打破国际垄断。
公司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的主要产品为各类管理系统,按照业务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产品:管制指挥类(ATC)系统和流量管理类(ATFM)系统。
系统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为民用航空器的飞行提供各类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有效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促进空中交通安全,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国空管体系共 44 个空管用户中有 35 个空管用户使用公司提供的自动化系统,系统覆盖率达 80%。
各空管用户空管自动化运行系统共 88 套(主用 44 套+备用 44 套),由国内外 7 个厂家提供。其中,莱斯信息提供 37 套(主用 28 套,备用 9 套),市场占有率 42%(主用系统占比 63.64%),全国领先。
近年来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并承担多项重大任务,市场领先地位有望持续加固。
2019 年,公司为北京大兴机场提供全球规模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和国内首套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四级运行标准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实现空管场面运行保障能力国际领先。
2019 年,公司协助空管局在天津滨海机场至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线上开展初始四维航迹(I4D)试验飞行,实现我国首次(全球第二个国家/组织)组织开展此项新技术试验飞行。
2020 年,公司承担民航空管运行管理中心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国民航空管运行保障能力,支撑民航空管运行管理中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心。
公司积极拓展机场侧业务,有望受益智慧民航整体发展机遇。
公司研发机坪塔台自动化系统、远程塔台系统(全景视频增强)、基于泊位引导的机位综合管控系统、跑道状态灯监控系统以及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对机场场面形成信息连通、数据共享的统一管控,在淮安涟水机场开展综合应用试点。同时,基于“四型机场”智慧解决方案,继续推进大型机场 IIS 系统、机场运行资源智能分配系统等核心产品研制,加快产品化步伐。
3.2 公司立足通用航空,积极拥抱低空经济星辰大海
公司立足空中管制业务优势,布局打造通用航空飞行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通航飞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江苏、安徽等地区提供通航飞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地方通航事业发展。
2020 年,公司承建江苏省首个 A 类飞行服务站,提供了涵盖通航飞行服务信息系统、ADS-B 地面站、内话、VHF 甚高频电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后续公司先后承担了江苏徐州、安徽合肥等地以飞行服务站为核心的通航机场建设任务,为未来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已提前布局并开展无人机飞行服务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
2021 年公司配合战略合作伙伴上马“无人机试验云”,对接全国 13 个无人机试验区的运行业务,收集运行数据,开展前沿的低空运行概念和四维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研究。
2022 年,公司中标低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项目为业主提供一整套低空飞行服务仿真验证平台,旨在为未来国家低空运行概念、关键技术研究、政策研究等提供平台支撑。
目前公司作为工程总包单位,已联合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推进低空运行项目开展,对即时配送、物流快递、市内载客、城际载客等城市智慧空中出行场景运行概念进行验证,为低空活动和经济发展所需“一站式”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提供运行实例参考。
公司于 2024 年 1 月成功中标安徽省新技术融合应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项目,打响低空经济领域拓展第一枪。
公司基于前期承建的肥东白龙通航机场、安徽省低空航路信号补盲(一、二期)等项目后,落地的又一平台级标杆项目,基本实现了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整体解决方案体系构建,积极助力安徽省打造通航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数字底座。
该项目采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量子安全等新技术,建设一套集飞行态势监视、军民航空域管理、飞行计划管理、航行情报、气象情报、数据资源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飞行运行效率,提高安全运行保障水平,切实助推安徽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低空无人管理与服务平台“三台合一”融合发展,助力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行稳致远。
3.3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矩阵完善
公司业务矩阵完善,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及企业信息化领域均有业务布局。公司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等产品,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交管市场,落地多个重大项目,稳固了市场领先地位。
2020 年,公司承建雄安智能交通项目,成功打造公司在雄安新区的交通示范工程,实现了在省级高端市场的突破。2021 年,公司信控产品首次批量进入北京市场,打破国内外竞争对手长期垄断,成功参与保障冬奥赛事区域交通秩序安全、畅通、高效。
2018-2022 年,从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最终用户订单业绩排名看,公司排名第八,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城市治理领域,
公司主要是以城市级综合治理指挥控制为核心,公共信用、人防应急指挥等行业治理应用为支撑,长期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公司持续深化城市治理产品体系,加快政府行业治理应用和多种场景应用的产品研发,推动“城市大脑”升级。
公司相继在“大成都”区市县、西南地区中标数个项目,通过建立稳定的总体设计团队,创新总体设计,深耕城市治理应用等方式,开拓全国城市治理市场。
在公共信用方面,“十三五”期间,公司已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四级的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专项信用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实施。
国家层面,承建了国家公共信 用基础库系统项目和国家公共信用联合奖惩项目;省级层面,承建了江苏、海南、新疆、 青海、湖北、天津、广西等省级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市级层面,承建了江苏、山东 60 余地市、县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业务覆盖到全国 16 个省及直辖市。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营业收入:
公司作为国内民航空管信息化系统龙头厂商之一,核心软件产品矩阵完善,业务覆盖民航、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同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未来公司业务有望受益于国内民航建设及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实现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 营收持续提升,增长率分别为 22.43%/23.17%/23.91%,对应营收分别为 20.52/25.27/31.31 亿元。
民用指挥系统:
在民用指挥系统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龙头厂商之一,积累了大量行业技术经验以及高质量客户资源,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叠加国家低空经济推动,相关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民用指挥系统业务营收增长率 为 23.67%/24.27%/24.88%,对应营收分别为 19.34/24.04/30.02 亿元,其中: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民用航空以及低空经济产业持续成长,公司相关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业务营收增长率为 35%/35%/35%,对应营收分别为 7.43/10.03/13.55 亿元。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交管市场,落地多个重大项目并稳固市场领先地位,未来有望受益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的持续成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营收增长率为 15%/15%/15%,对应营收分别为 5.78/6.65/7.65 亿元。
(3)城市治理:
公司业务以城市级综合治理指挥控制为核心,主要包含公共信用、人防应急指挥等行业治理应用。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城市治理业务营收增长率为 20%/ 20%/20%,对应营收分别为 6.13/7.36/ 8.83 亿元。
企业级信息化平台:
公司企业级信息化平台业务包含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子系统,预计公司企业级信息化平台业务 2024-2026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5%/5%,对应营收分别为 1.12/1.18/1.24 亿元。
其它业务:
我们预计公司其它业务 2024-2026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5%/5%,对应营收分别为 5.01/5.26/5.52 百万元。
毛利率:
公司聚焦于民航空管领域,并积极拥抱低空经济产业浪潮,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民航空管营收的快速增长,占总营收比例升高,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 28.91%/31.31%/32.93%。
费用率: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提升以及运营能力的持续优化,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有望得到控制。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6.03%/5.89%/5.86%,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6.75%/6.61%/6.45%,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7.49%/7.17%/6.99%。
我们采用相对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我们选择低空经济赛道相关厂商普天科技、海特高新,以及计算机行业软件应用厂商科大讯飞和金山办公作为可比公司。
2024 年可比公司平均 PE 为 87.74 倍,考虑公司未来营收及净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考虑公司业务在行业内的稀缺性,给予公司 2024 年 80 倍 PE,目标市值 145.16 亿
5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中央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低空经济领域政策,如果后续现有政策和配套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对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和落地不及预期。
2、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未来无人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推进不及预期可能会使得主导产业落地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影响:
目前国内产业相关企业众多,如果后续优质企业增加,可能会带来竞争加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