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天野苍茫

一、敬人者,人恒敬之

北齐神武帝高欢去世以后,其长子、二十六岁的高澄继承了他的一长串官职: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此时的高澄春风得意、权倾朝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执政者却在接受东魏皇帝禅让、建立北齐政权的前夕在一场由厨子引发的动乱中被刺身亡,原来,平时高澄对于身边的人一向是态度随意,轻则辱骂,动则毒打。在一次和身边大臣商量政事的时候,眼看着厨子兰京端着食物走了进来,他平时就看这小子不顺眼,因此他一边呵斥兰京退下,一边对身边大臣说道:“我昨天梦见这小子用刀砍我,看来我得早点除掉他。”

厨子兰京是南梁战俘,由于厨艺过人被选进高澄身边从事厨师工作,他平时没少受到高澄的责骂和毒打,听到高澄要杀他之后,他越想越气愤,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当天夜里就串通六个同伙潜入高澄房间砍死了高澄。

点评:论语中说“恭则不侮”,意思是说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权势有多大,当你肆意践踏别人尊严的时候,那么可能给自己惹来无谓的杀身之祸。

正所谓:贩夫走卒,吾不辱;达官显贵,吾不媚。

二、欲成大事,必须善始善终

公元502年,三十九岁的萧衍正式代齐自立,建立了梁朝,是为梁武帝,他由此步入了事业的巅峰期。

即位之初,他吸取了前朝皇帝倦怠政事、最终导致亡国的教训,自己勤于政事,批阅奏折不辞辛苦,夙兴夜寐,不分寒暑。为了广开言路,他在宫门外设置了两个盒子(当时叫做函),一个谤木函:朝中大臣觉得赏罚不公、有才之人报国无门都可以往此盒中投递书信;另一个叫肺石函:天下百姓对国家大事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可以往此盒中投递书信。

有了梁武帝萧衍的率先垂范,加上陶弘景(道家领袖,梁武帝经常和其书信来往,咨询国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沈约(尚书令、文坛领袖、竞陵八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朱异等一大批贤良人士的辅佐下,前二十五年统治期间梁朝政绩卓著、隐约一片盛世景象。

可惜到了在位的中后期,梁武帝萧衍对于所取得的成就,开始志得意满了。上朝也不怎么勤快了,文人的散漫习惯表现在用人方面变得非常的随意。

同时他是个佛教徒,史书评价到了“佞佛”的地步,多次出家为僧,让大臣们用大量的钱财去赎他还俗,前后折腾数次,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官员郭祖深形容当时佛教的昌盛:“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族奢靡成风,官场倾轧勾连、君主昏迈于上、官员贪鄙于下,前面二十多年积攒的家底正在逐渐被败光,梁武帝晚年,更是将混世魔王侯景接纳进了梁朝,掀起了遗祸江南甚远的“侯景之乱”。梁武帝本人更是在此动乱中被囚身亡,可怜曾经富有四海的帝王临死之前连喝口蜂蜜水的愿望都不能实现。(现在我每次喝蜂蜜水的时候都会有点暗自得意,想着这可是以前连某个皇帝想喝都喝不到的东西)。

点评:联想到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开创二百年汉人封侯的先河之后,每天依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并且上奏朝廷申请裁撤湘军,以安朝廷之心。对比梁武帝萧衍的经历,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正所谓:功业愈盛、心境愈平,善始善终,方能圆满。

三、藏拙、示弱,形势不利时的致胜法宝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国力逐渐衰弱,朝中大权也慢慢的旁落,掌握大权的是谁呢?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比起后世的王振、刘禁、魏忠贤、李莲英等后辈来,唐朝的这些太监可要牛气多了,因为明清时候的太监再厉害,但是只要皇帝一句话、一个小字条,就可以立即要了他们的命,而唐朝的太监不但不会被皇帝要了命,还会经常要了皇帝的性命,原因为何呢?因为他们手中掌握有军队——神策军。

神策军本为一支戍边军队,“安史之乱”发生后,这支军队被调出来支援平乱,几尽周折,到了唐德宗在位时,这支军队成了实力强大、编制完整的禁军,唐德宗认为朝中文武大臣都信不过,因此把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到了太监手中,神策军最高指挥官叫做护军中尉,鼎盛时期拥有人数十八万多人。

握有这支强大的禁军部队,可想而知太监想操纵皇帝的废立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公元846年四月,唐武宗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身亡,由于生前没有立太子,因此大唐王朝的新皇帝人选牵动着朝中无数人的神经。

在当时的神策军中尉、大太监马元贽的力主下,唐武宗的叔叔、光王李忱被推上了皇位,当时宗室成员众多,为什么偏偏马元贽挑中了这位并不起眼的光王呢?答案很简单,此人好控制,是所有人公认的“智障人士。”(平时反应慢,话也少,)

在唐武宗在位时候,朝中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武宗经常拿这位叔叔开玩笑,像逗弄傻子一样逗弄这位叔叔说话,看到光王李忱因为反应慢,不能作答的窘迫样子,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唐武宗也以此为乐。

结果,唐宣宗李忱登基之后不久,迅速将权臣李德裕罢官出外,结束牛李党争,恢复了朝局的稳定;同时非常注重限制宦官的权力,包括拥戴他上位的大太监马元贽都被他晾在一旁。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经常减免赋税来缓解百姓的负担,提倡勤俭治国的理念,百姓日渐富裕;在对外军事方面,破北狄、固北边、驱吐蕃、收河西、定安南、护南疆。

文治赫赫、武功烈烈,因此,史上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唐宣宗在位的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唐宣宗的年号是大中),他本人被成为“小太宗”,和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相提并论。(香港演员陈豪在电视剧《宫心计》里面扮演的就是这位传奇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评:胸有大志的人,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到妥善保全自己的方法,哪怕后来时来运转了,依然能够采取冷静、积极、智慧的方式去行事,最终成就非凡的功业。

正所谓:虽诽谤加身,而不易色;纵否极泰来,而能定之,是为真英雄也!

四、自强不息、天下无敌

公元前205年五月,楚汉相争的第一年,此时的西楚霸王项羽正陷入东方战场齐国的泥沼不能自拔,无暇顾及大本营彭城的防御。

觉察到彭城的空虚,刘邦立即大会诸侯,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彭城。打下彭城的刘邦一时志得意满,心中充满了睥睨天下的盖世豪气,天天与诸侯们喝在彭城霸王宫内喝得是酩酊大醉,即使手下提醒他注意项羽率军回援,刘邦也不以为意:开玩笑,我军五、六十万大军,项羽如果敢来,无异于自寻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时候其余的诸侯纷纷出来指责刘邦的卑鄙无耻,相继倒向了项羽的阵营,刘邦傻眼了:前几天才众星捧月,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自己将他们当作兄弟,他们却把自己当成了破鞋。

这件事情最起码给刘邦的教训有三点:

1、行军打仗不是自己的强项,善于用人才能真正克敌制胜。从那以后,刘邦直至建立汉朝之后,再也没有亲临一线指挥,而是更加重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后来在彭越、英布的配合下,终于在垓下之战重创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杀。

2、各方诸侯各怀鬼胎,根本不能拧成一股绳,他们都是墙头草,哪边强大便靠向哪边,只有自己的实力不断强大,才是最大的资本和依靠。

3、项羽依然很强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报以侥幸的心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事实也确是如此,“楚汉之争”历时四年才分出了胜负

点评:任何时候,自身的实力达不到的时候,都不能奢求别人给你绝对的帮助和支持,世界上只有对等的合作,没有无谓的索取。

正所谓:强者天地宽,弱者寸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