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近日,多间美国大学发动大规模示威,反对以色列军队在加沙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总统拜登虽然在行动上一直力撑以色列的暴行,但口头上,由于美国传统,依然不得不支持学生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虽然,现时已有数以百计的示威者被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到美国大学的学运,这一次比起五十年前的反越战示威,只算是小儿科。毕竟,当时死的是美国的年轻人,即是他们自己,现在死的只是远在他方的巴勒斯坦人,没有切肤之痛,自然也不会那么激烈。

然而,尽管说“不会那么激烈”,始终还是很激烈,而且,现在只是初始阶段,以后将会怎发展下去,会不会堪比上次,甚至发展到比上次更激烈,谁也无法逆料。

这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美国学生真的没有切肤之痛吗?在五十年前的学运,中心点应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这是一间公立大学,虽然也是顶尖儿的一流学府,但学生主要是中产阶级。但今次的中心点,却是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长春藤学校,也即是私立大学,学生多是富裕阶层,甚至是权贵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这是“反犹太暴徒接管顶尖大学”,要求“采取更多行动制止”。问题在于,这些学生的行为,底因究竟是反对以色列政府军方的暴行,还是正如内塔尼亚胡所说的,本质是“反犹太”?这些日子以来,我们读到了一些事实,例如说,现时美国政府中,有著远远超过人口比例的犹太精英在其中,国务卿布林肯便是其中一位,甚至拜登的太太、特朗普的女婿,也是犹太人,而美国的金融市场和传媒的主要老板,也是犹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也有一些阴谋论,例如说,“黑人”、“LBGTQ”等等运动,是犹太人用来分裂美国社会,以图制造“巴别塔效应”,从而让犹太人以小控大,控制了这个本来由盎撒白人基督徒为主流的国家。

姑不论这阴谋论是否事实,我们之所以听闻,也是本于英语信息,连我们也知道,美国学生想必更清楚十倍。这场暴动,究竟有没可能是盎撒白人基督徒借着“反以暴行”这大义名分,实质是“反犹”,我想,肯定至少有部分参与者,有着这想法。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