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派撰稿|沈天浩(发自布拉格)

你听说过“音乐马拉松”吗?

如果没有的话,可以来布拉格一趟。翻开布拉格马拉松的赛事地图,除了图注里的公里数、补给点、医疗站和卫生间以外,你还可以看到……音符。23个音符,几乎均匀地分布在42公里的赛道上,这是独属于布拉格的标记。很多人当然会选择边听歌边跑步,但布拉格为跑者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选项:组委会选择了种类繁多的音乐片段,作为跑者们的背景音乐。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在我自己的BGM里,我就是最强的。”

01.

爱乐之城

当然,起点处的背景音乐,不会有其他选择。几乎整整150年前的1875年4月,斯美塔那谱出那首《伏尔塔瓦河》,这首曲子旋即成为波西米亚民族的象征之一。5月5日早上9点,随着发令枪准时打响,布拉格老城广场马上响起《伏尔塔瓦河》的乐章。有位跑者在朋友圈里如此写道:“随着这段旋律响起,现场嘈杂的人群马上安静下来。这是我脑海里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伏尔塔瓦河》的另一个名字是《我的祖国》。捷克人有着鲜明的波西米亚民族身份标识,但布拉格马拉松更像是一个属于全世界的赛事。如今的跑者分布中,国际选手的比例超过了40%,而主办方RunCzech的负责人,其实是个生活在布拉格的意大利人:1994年11月,卡洛·卡帕尔博在一家布拉格的小酒馆里,和朋友们觥筹交错间,决定开办这项赛事。为此,卡帕尔博还找到了捷克体育界的传奇人物、历史上最伟大的跑者之一扎托佩克,寻求他的建议和帮助。

第一届布拉格马拉松在1995年举办,当时的跑者人数只有985人。将近30年后的今天,赛道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8000。此外,RunCzech还在运营其它赛事,布拉格半马的参加人数甚至更多,达到1万6千人左右。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团队,RunCzech从未把目光局限在捷克本国以内。他们同时在主办那不勒斯马拉松,并且和国内的北京马拉松等赛事也有过合作。关于这件事,没有人比谢頔更了解:她在2012-2016年间曾经是布拉格马拉松的组委会顾问,而她本人也已经8次踏上布拉格马拉松的赛道。在她的描述里,捷克首都是“我深爱的布拉格”,她每年都要至少来这里一次。

布拉格马拉松远不止于5月5日早上的几个小时和42公里,它更像是一座城市持续四天的盛会。从比赛前三天开始,布拉格的展览中心已经在举办“马拉松博览会”,现场除了选手们的领物处以外,还设置了诸多摊位,售卖运动装备和补给用品,因此即便你像一名“普通游客”一样空手来到布拉格,也可以在这里凑齐跑马的全套装备。

除此以外,比赛前日下午还会在旁边的公园里举办“家庭跑”的活动,很多布拉格市民全家上阵,有的孩子年龄不过三四岁,有的甚至还在婴儿车里,他们一同踏上一公里多的环形赛道。在和煦的阳光中,人们看到了跑步这项运动中最纯粹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矛盾之城

布拉格马拉松是温柔的。为了这项赛事,组委会请了1160名志愿者,并准备了39762瓶水、27125根香蕉和17345个橙子,此外还设置了3600个栅栏,其中的一部分出现在著名的查理大桥上。这是布拉格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平日里游人如织,到了夏季和圣诞期间甚至几乎水泄不通。查理大桥每年只会对游客关闭一次——这是布拉格马拉松跑者们的特权,5月5日的这个上午,他们就是这座大桥唯一的主人。

布拉格马拉松也是随性的。大多数的主流马拉松赛事会在赛道经过的范围内,对人流和车流进行严格控制,但捷克人没有选择这么做:42公里的赛道中,布拉格老城区的路段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当路面上没有跑者经过时,观众和游客们还可以自由地穿过马路。“说到底,布拉格不是个快速赛道,很多人来这里更多地为了追求跑步体验,而不是绝对成绩。想想看,又有谁真的在布拉格创造了自己的PB呢?”一名当地跑者这样说。

布拉格马拉松是燃情的。由于正值奥运年,本届赛事作为选手们压哨达到奥运标准线的机会,受到了国际媒体更多的关注,而在赛事的媒体中心,也张贴着一张有些特别的海报,主题: “ 梦想有时也能实现”。画面下方是李丹和其他14位选手的面孔,中间是宽阔的伏尔塔瓦河,顶部则是巴黎的天际线。梦想在布拉格生根发芽,并最终在巴黎开花结果——这是主办方的美好构想,也是李丹们的强烈愿望。倘若在布拉格冲进2:26:50,她还有机会获得参加巴黎奥运会的一个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主题海报“梦想有时也能实现”

可布拉格马拉松同样是残酷的。夺宝奇兵的剧目在古城上演,场景充满戏剧张力和艺术感,可剧本中实则暗藏陷阱,宣传海报上已经给出线索:伏尔塔瓦河上桥梁密布,布拉格马拉松的赛道难度颇高,想要在碎石与电车轨道间超越平坦路面上的速度,在波西米亚无尽的转角间避免迷失,这又谈何容易?此外,比赛当天的风刮得很大,气温也上升明显,在选手们开始冲线的11点,当地气温达到了19度,接近捷克首都五月中旬的高温平均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手们的成绩。

布拉格的矛盾正在于此。它是选手们冲击奥运资格的最后机会,但如果真的将希望寄托在这里,意味着非比寻常的难度:你需要在一块以难度著称的赛道,超越自己的极限。组委会当然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选手们的圆梦之地,他们在赛前一天下午安排了一场技术会议,详细地解释了赛道的细节和补给点的分布,做得已经足够贴心。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明白:即便准备得再充分,想要真正实现梦想,也几乎需要一个奇迹。

03.

梦碎之城

李丹明白奇迹不会每天发生。可为了让奇迹成为可能,她其实已经做了一切准备。在肯尼亚的冬训期间,她展现出非常出色的状态,而在三月的无锡与目标擦肩而过之后,她很快制定了欧洲赛场的B计划。在来到布拉格之前,她已经在法国巴黎落脚两天,并在期间解决了时差问题;抵达捷克之后,她在酒店附近已经连续进行了两天的热身,那里同时也是布拉格马拉松正式路段的一部分。

组委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DAN LI”的名字也已经十分熟悉。实际上,李丹是个向来低调的跑者,她不愿意在镜头前抛头露面,直到奔三的年龄才享受到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高的关注度,而在此之前,她只是默默地冲击奥运资格,一次,两次。布拉格是她的第三次,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不可失”在英文语境下有个更具冲击力的翻译:Now or Never。这正是李丹面临的情形。

孤注一掷的李丹大步踏入布拉格的困局,但勇气不总能换回最好的结果。她从比赛的起始阶段就被第一集团甩开,此后再未追上前方的脚步。RunCzech的官方app上提供选手们的实时追踪,然而app在比赛开始后始终处于崩溃状态,笔者只能在现场用肉眼丈量李丹的节奏:在第12.7公里处,选手们将会再次回到起点的路段,而李丹的身影比预想中出现得慢了一些。她穿着绿色背心,孤身一人,显得有些疲惫,计时器上的时间是47:34。

再次回到老城区,意味着选手们已经跑完了四分之三的路途。扬帕拉广场有着布拉格典型的石头路和电车轨道,志愿者在不远处摇着铃铛,为这场“音乐跑”制造额外的仪式感——平常的日子里,当电车驶过古城的街道时,偶尔也会有这样的铃铛声。路口处有着一根立式时钟,背景是布拉格应用艺术大学的美丽砖墙,表针在白色的表盘上移动,缓慢而又快速。李丹终于经过这里,脚步比20公里前又慢了一些,表盘上的时针指向数字11,分针则指向数字2,比赛已经进行了2小时10分钟,前方还有接近10公里的路程,李丹的奥运梦彻底破碎。

余下的征程变得悲壮。李丹最终以2:56:40冲线,这当然不是个符合她日常水准的成绩,特别是考虑到她在过去的半年内展现出了职业生涯中最好的状态,她本该得到更多。完赛后的李丹捂着大腿,显得有些痛苦,她已经清楚了结局,却依然忍不住问了一句:“达标了吗?”在过去的三个小时里,她努力地试图保持希望。

布拉格是诚实的:梦想有时也能实现,这没错。布拉格也是狡猾的:竞技体育中,破碎的梦想其实占据了大多数。那张海报上的15张面孔,到头来没有一人成功进军巴黎奥运。事实上,本届布拉格马拉松的男子组别没有人突破2:08:10的奥运准入线,冠军莱米·伯哈努·海尔的成绩“只有”2:08:43;女子组别也只有前两名达到了2:26:50的标准,但冠亚军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她们没办法靠着这样的成绩拿到奥运门票。

▲达标巴黎奥运的女子组冠亚军,在她们各自所在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并没有竞争力。

海报里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和影影绰绰的蒙帕纳斯区,逐渐在薄雾中消失不见。李丹的这次欧洲之旅从巴黎开始,在布拉格结束,但她无法在八月再回到巴黎了。即便如此,她依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关注奥运,为张德顺、夏雨雨、白丽和李芷萱在赛场上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高兴。在布拉格备战期间,李丹甚至还去商店里为白丽买了礼物,而在比赛结束之后,她还有一天的时间去享受这座城市。毕竟,布拉格总是美丽的,一如这项运动。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特派撰稿:沈天浩(发自布拉格)

编辑:默默

设计:viuviu

图片:沈天浩(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