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发于755年的安史之乱,经历7年多的岁月,终于被唐朝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这场祸害中国历史的叛乱带来的负面影响,延续了整个唐朝帝国,乃至后世都对“藩镇”形成了单方面的恐惧观念。

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代表的叛乱集团,凭军事起家,最终也败于军事,但他们的破坏却不仅仅局限于军事。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大叛乱之一,安史之乱又是如何结束的?

754年,此时已经69岁的李隆基进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开元之治的盛世景象,在李隆基的晚年出现了衰败的趋势。

不仅整个帝国出现后退景象,就连李隆基本人也放弃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逐渐进入昏聩老矣的阶段。

但是,大唐晚期一个重要人物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安禄山。

这一年,安禄山才51岁,正是官场上如鱼得水、年富力强的时刻。

更为要命的是,安禄山获得了李隆基的信任与宠幸,将唐朝十路藩镇把持了三路。

兵力与财力无限膨胀的安禄山,野心更是膨胀无比。

此时的唐朝格局,处在了内忧与外患之间。

外患,当然是尾大不掉的藩镇,以安禄山为代表。

内忧,则是以杨国忠为首的奸党集团,把持朝政,蛊惑李隆基,让他在享乐当中继续迷失自己。

而致使唐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当属内忧与外患两股势力的敌对与交锋。

当然,唐朝覆灭有其根本原因,官僚体制与藩镇势力的矛盾只是一方面而已,但这一方面被安禄山巧妙的捕捉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安禄山提出的口号就是要诛杀朝廷上的奸臣,以匡扶大唐正义,恢复大唐帝国的往日气象。

只是,任谁都知道安禄山的口号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其实质就是篡权叛国。

面对安禄山的叛变,唐玄宗一开始并不相信,反而对报告军情的将士持怀疑态度,认为安禄山作为自己的宠臣不会背叛自己。

最终,面对事实,唐玄宗不得不作出应对,只是唐玄宗的应对处在被动角色。

杨国忠操持朝政,鼓动唐玄宗下令,在756年错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本能在安史之乱初期平定的叛乱却进入了长久的消耗战。

顶替而上的草包将军们没有为唐玄宗带来一丝安稳,反而使得唐玄宗逃出长安,一世英名尽毁。

少了阻力的安禄山高歌猛进,在756年6月打进了长安。

进入长安之后,安禄山犹如进入了宝库与屠宰场。

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对全城进行洗劫,将所有的皇家资产与个人财富搜罗一空,成为自己的个人私产。

然后,纵容士兵屠杀城中官员与百姓,屠杀的对象无分老幼、妇孺,全部被安禄山杀戮。

彼时的长安城,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除了财富和屠杀平民以外,残忍成性的安禄山还纵火焚烧长安城内的房屋,致使唐朝这个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付之一炬,再也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房子了。

直到此时,唐朝或者说李隆基还没有下定决心进行坚决的反击,一味地逃跑成了他最终的选择。

在名臣志士的逼迫之下,756年8月,李隆基终于大脑开窍,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亨。

李亨的表现要比李隆基强太多,在他的主持与带领之下,757年便收回了长安,进而又快速收回洛阳。

至于李亨后期的昏庸表现,则是另一回事了。

李亨的上位为唐朝带来了转机,在他的授益之下,郭子仪与李光弼迅速崛起,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

757年,安禄山被杀之后,安庆绪继续作乱。

此刻叛军将目标瞄向了睢阳,企图通过睢阳打通南下的道路,继续为祸唐朝。

可是,叛军在这里遇到了强大的阻力,13万军队面对睢阳1万守军,竟然打了10个月没有拿下来。

守将张巡也是一个狠角色,纵使城内已经无粮、无树皮可吃,他也坚持了10个月,只不过,这10个月里被吃掉的妇孺、伤员数之不尽。

一场悲壮的阻击战,终于换来了唐朝的反攻,再加上安史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得这场叛乱迅速被平定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唐朝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200万人的死亡,2000多万人口的受难,使得唐朝最终走下了神坛,开始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