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43亿的身家被称为“中国最富有的农民”

在和玉米“结缘”的50年来,他把玉米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培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培育出了80多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也实现了玉米亩产不足700公斤到1600公斤的飞跃。

他就是“玉米杂交之父”李登海,李登海和袁隆平有着“南袁北李”的美誉

李登海勤勤恳恳努力了半个世纪之久,他和玉米的情缘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为了研究出高产玉米,李登海付诸了大半生的心血。

这么多年,李登海是如何做到多年如一日的执着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就要做到

只有初中学历的李登海,却为中国玉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但让中国人吃饱饭,而且也要让中国人吃好饭。

李登海出生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他经历过农民没饭吃的痛苦,为了能够吃饱饭,李登海开始琢磨起了如何让粮食高产的问题。

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多少人会考虑这么深奥的问题,在大部分农民心里,粮食能不能高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李登海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土地和管理很重要,但种子是高产的关键。

特别是当李登海从新闻上看到美国一农民创造了玉米亩产1250公斤的数据时,他非常不甘心,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照样可以做到。

而当时我国的玉米亩产量只有150公斤左右,面对这么大的差距,李登海并没有灰心,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照样能够创造出“奇迹”。

为了能够研发出高产玉米种子,李登海开始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因为他本身就是农民的孩子,所以在做研究的时候,李登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当时的李登海只是初中毕业,他深知知识的匮乏,于是李登海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都买成了书籍。

李登海如饥似渴的读着和种植管理高产有关的书籍,父母看到都笑着对他说:“如果当初上学有这个学习劲头,早都考上大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李登海不想错过了,他想做出点成绩给父母看,不搞出点名堂来誓不罢休。

当村支书得知李登海的远大理想时,当即决定让他担任村里农科队的队长,这为李登海提供了更有利的研究条件。

但是当23岁的李登海提出要带领大家搞“试验田”的时候,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我们种这么多年地了,难道还没有你这个黄毛小子水平高。”

经过不断的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李登海说服了几名愿意和他一起去尝试的邻居。

在搞“科学试验田”之前,李登海就许下了亩产千斤的承诺,但并没有人相信他。

可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所幸肯跟着李登海干的人都是同龄人,他们还是比较赞同李登海的想法的。

要想突破亩产千斤的目标,就要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但要选好种子,还要进行土壤条件分析和耕种方式的调整。

因为是第一次搞试验田,李登海非常谨慎小心,为了找到能够高产的好种子,他和科技队的其他人分工合作。

李登海负责选种,他跑遍了周围的县城,最终无功而返,因为其他县也没有能够亩产千斤的种子。

俗话说“没有高产种,难打高产粮”,找不到高产种子,只能自己培育了,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路有多难走。

李登海不怕吃苦,但他害怕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足,于是他开始了挑灯夜读,他不但苦读有关育种高产的书籍,他还阅读了数十本土壤管理,保苗壮苗的相关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当时农村还没有用上电灯,李登海只能在煤油灯下看书,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

李登海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阅读了大量科学育种的理论书籍后,他决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自此,李登海开启了高产玉米种子的培育工作,为了能够培育出高产种子,所有的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

因为长时间熬夜,再加上为了试验田,他不分昼夜的忙碌,不但一年的时间内,李登海像变了一个人,他又黑又瘦,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育苗的过程中,他恨不得全天24小时守着自己的试验田,看到玉米发芽出苗的那一刻,李登海的心情非常激动。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登海每天都会去观察无数次,详细的记录下玉米苗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出苗到浇水施肥中耕除草,再到套袋,每一个环节他都非常认真做着笔记。

最终的结果也充分验证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李登海的试验田实现了亩产突破千斤的目标。

这给李登海带来了更大的希望,他想要的不仅如此,但同时他的科研小队也面临着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在山东本地,玉米一年只有一季。

要想加快自己的研究步伐,只能重新换个城市,最终李登海去了千里之外的海南岛

因为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能够让李登海加代育种。

但他们只考虑到育种的便利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对自身身体的影响。

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李登海和他的小伙伴们还是克服了高温高湿的生活环境。

为了管理好种植的玉米,李登海更是在万家团圆之际只能一个人守在他乡,这种思乡之情也尤为在听到鞭炮声的时候更加强烈。

十几年如一日,李登海先后培育出了“掖单2号”、“8号”、“6号”等高产玉米良种,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也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

在李登海搞科研的五十多年间,共研发出了80多种紧凑型杂交玉米,他被誉为“玉米杂交之父”

可以说李登海在玉米育种方面的成就,可以和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育种相提并论。

他们都为中国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李登海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也连续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被称为“最有钱的农民”

李登海开创了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也获得了多项专利,为中国玉米育种的发展和突破做出了无法估量的成绩。

李登海不但让国人“吃饱饭”,更让我们“吃好饭”。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吃饱饭才能有精力搞科研,才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