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至汲冢所出周时竹书中,本有《琐语》十一篇,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今佚,《太平御览》间引其文。

《琐语》十一篇出土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称《古文琐语》,唐代尚有原本传世,经五代至南宋全佚,今有清人洪颐煊辑佚本存遗文20余条。

鲁迅认为《琐语》属于讲卜梦妖怪一类的“相书”,并列《太平御览》引《琐语》中“齐景公伐宋”的故事为例: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有短丈夫宾于前。晏子曰,“君所梦何如哉?”公曰,“其宾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曰,“如是,则伊尹也。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声。”公曰,“是矣。”晏子曰,“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果伐宋。(《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八)

齐景公伐宋的路上梦见了商朝开国元勋伊尹,晏子觉得伊尹对齐景公讨伐宋国的事很生气,于是齐景公就退兵了。

因为一个梦就决定国家的征伐大事这样儿戏?齐国虽然在景公之后被田氏把持,但他自己治国还是很有一套的,所以这真的只能是小说了。

鲁迅引用的这个故事今收录于《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九》之“短中国人”篇,该篇收录了历朝史书和包括小说著作在内的各种古籍中所记“个子矮小”的中国人共三十四位,其中引用《古文琐语》一则是讲伊尹“短丈夫”的体貌特征:身材短小而头大,红脸络腮胡,还有点驼背。

与此同时,在《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八》则收录“长中国人”四十一则,其中也有《琐语》曰: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大君子甚长而大,大下而小上,其言甚怒,好仰。晏子曰:"若是则盘庚也。夫盘庚之长九尺有馀,大下小上,白色而髯,其言好仰而声上。"公曰:"是也。""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伐宋也。

两个故事完全一样,就是把“短丈夫伊尹”换成了“大君子盘庚”:盘庚身长体壮头小,白脸长须(脸白的络腮胡不好看)。

《太平御览》是宋代类书,属于资料汇编书籍,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奉敕编纂,是宋朝四大部书之一,其他三部为《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其中人事部就收录了很多有特征的人,除长短中国人外还有诸如胖子和瘦子、美丈夫和丑丈夫、美妇人和丑妇人、长头发的人、全身长毛的人、长寿的人以及少年神童等等等等,还有以身体部位分类的诸如“高祖股上有七十二黑子”的“髀股”篇,不但录有各种和屁股大腿相关的人事,还有一些名词解释的词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又汲县有晋立《吕望表》,亦引《周志》,皆记梦验,甚似小说,或虞初所本者为此等,然别无显证,亦难以定之。

据西南大学文献所教授毛远明(已故)《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和江南大学教授金其桢《中国碑刻研究通论》等著作中考证,《吕望表》刊刻于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全称为“齐大公吕望表”,又称“太公望碑”等,由时人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县令卢无忌撰文(刻者无名),所记之事为汲冢竹书《周志》中周文王梦受天帝赐而遇姜太公之奇遇。

《吕望表》是研究晋代隶书书法的极重要历史材料,清代金石学家冯云鹓言:“文词典雅,隶法方整,当为晋碑之冠。”《吕望表》与另一同属西晋时《孙夫人碑》共视为隶书分野之作。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认为:“晋隶为宋、齐所难继,而及《吕望表》尤为晋隶之最。论者以其峻整超逸,分比梁、锺,非过也。”

《吕望表》原碑明末时断裂,民国时期收于汲县图书馆,日军侵华期间被毁,现存为重刻碑,碑文全录如下:

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遭秦燔书,史失其藉。至大晋受命,吴会既平,四海一统。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周志》曰:

“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叫之曰:‘而名为望乎?’答曰:‘唯,为望。’‘吾如有所于见汝!’太公言其年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此以得见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与之归,以为卿士。”

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参考年数,盖寿百一十余岁。

先秦灭学而藏于丘墓,天下平秦而发其潜书,书之所出,正在斯邑,岂皇天所以章明先哲、著其名号、光于百代、垂示无穷者乎!

于是,太公之裔孙范阳卢无忌自太子洗马来为汲令。磻溪之下,旧有坛场,而今堕废,荒而不治,乃谘之硕儒,访诸朝吏,佥以为太公功施于民,以劳定国,国之典祀,所宜不替。且其山也,能兴云雨,财用所出,遂修复旧祀,言名计偕,镌石勒表,以彰显烈。俾万载之后,有所称述。

周文王梦见天帝说要给他介绍个很厉害的职业经理人叫望,姜太公同时也梦见天帝说要介绍他到周文王那里去打工。有一天周文王和姜太公碰面了,周文王问你是不是叫望啊,姜太公说是啊是啊,于是周文王就拜姜太公为卿士,请他总管周国朝政。

类似《琐语》和《吕望表》等这些古籍金石记录的卜梦之事,按古人的解释都来自于《周志》所载,但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当时的材料,姑且当以历史事件为骨架进行艺术再加工了。

原文:他如汉前之《燕丹子》,汉杨雄之《蜀王本纪》,赵晔之《吴越春秋》,袁康,吴平之《越绝书》等,虽本史实,并含异闻。若求之诗歌,则屈原所赋,尤在《天问》中,多见神话与传说。

其他诸如汉人之《燕丹子》(作者无考,燕太子丹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汉杨雄之《蜀王本纪》(历代蜀王传记,始于古蜀国先王蚕丛,迄于秦代)、汉赵晔之《吴越春秋》(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以及汉袁康、吴平之《越绝书》(记录吴越杂史的历史故事著作)等类著作,虽然一直作为史书辑录,但其中故事传说的成分更多。

我们现在读这些历史故事当然都知道是后人编造的,即使官修正史中所记载的王侯将相所为也不一定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所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也。

中国神话传说在古籍中的记载并不多,诗歌作品则以屈原的《天问》为代表。屈原在诗中问天问地问星辰,问神问人问先贤,从宇宙混沌未开始,遍及上古神话中的神人神兽神物,以及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先贤大能,其实是将上古至先秦时期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历史大事件做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

但中国自古以来这些神话与传说都只在古籍中有零星记载,不像希腊史诗一样“有荟萃融铸为巨制”,此为鲁迅之于中国神话一大遗憾。

有人认为中国神话不能“成大文”的重要原因是古人重实际而轻幻想,加之自汉以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凡两千年,士人以“修齐治平”为人生最高理想,恪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因此神话这种“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由于儒释道三教共存共生的影响,中国的神话信仰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混沌无序状态。

一方面,史前时代神话中的天神、宇宙神诸如盘古、女娲等并未在早期形成先民的宗教信仰,而后部落联盟时期的远古神话英雄人物也不具有原始信仰唯一性。

其后,上古三代时期的统治阶层直接剥夺了普通人沟通天地神明的权力,至汉以后道教兴起神仙层出不穷,人死后可以变鬼修仙成神,天地神祇神鬼不分,远古大神逐渐远离我们而去,神仙人鬼却一起裹进了志怪小说之中。

释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笔记系列:
①:“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②: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源起及演进
③:《山海经》著录及西王母变美考
④:虞初《周说》和《逸周书》传说故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