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点打卡下班,随后手机关机或静音,工作消息概不回复;工作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前,职场中“出勤不出力”“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引人关注,一些上班族虽然身体还在工作岗位上,但心早已“溜号”。在一些机关单位,这种不实际离职但也不努力工作的“精神溜号”状态在一些年轻人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群体中同样存在。

不仅是机关单位,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有“混日子”的员工,他们看似“人在单位”、正常上下班,实则“心在别处”、应付工作。正所谓“躺平但不完全躺平,摆烂但不完全摆烂”。这类员工中,既有年轻人像“小和尚撞钟”,也有中年人或接近退休的人“上班就坐等下班”。他们不仅自身“精神溜号”,还影响其他同事工作积极性,需引起用人单位重视。

对此现象,有关人士分别给出答案,归纳总结主要原因有三点:职场倦怠,对工作形成抵触心理;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者对职业发展的失望;职业规划不明晰。这既有用人单位的问题,也有员工个人的问题。而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存在某些软肋,员工对待工作的精神松懈实为“制度性松懈”,解决这类弊病须从制度入手。

如果说用人单位有合理健全的制度,就会形成良好的“办公室文化”,继而对员工就能产生积极影响,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精神斗志,也能防止员工“精神溜号”。反之,一旦用人单位的内部制度不合理,影响到员工的面子、待遇,某些员工就会用懈怠的工作态度进行“软对抗”。所以,用人单位只有修正自己的“制度软肋”,才能激励、倒逼员工远离精神松懈。

比如,要从内部激励制度入手。员工在任何一家单位工作都有所图,有的为了体面、获得晋升机会,有的为了得到更好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用人单位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晋升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制度,才能给员工注入信心,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某些用人单位相关制度不健全或沦为摆设,一切都是负责人说了算,而努力工作的员工无法获得合理待遇就会“松劲”。

又如,要从内部考核制度入手。虽然从机关单位到企事业单位都有考勤、绩效考核制度,但有的制度没有抓住关键,例如只重视考勤而不重视工作质量考核,就会造成部分员工“出勤不出力”。好的内部考核制度绝不是形式化考核员工,而是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实质化考核。而且,考核制度要与工作饱和度紧密挂钩,因为“人多事少”也容易导致工作懈怠。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当下职场,大多数员工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有的员工对比同类单位、兄弟单位,有的员工会在单位内部对比同事,一旦发现晋升、待遇等方面不公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通过“精神溜号”寻求心理平衡。所以,用人单位只有健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使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都公平合理,才能避免员工“精神开小差”。

另外,要从法律、政策方面引导、促使用人单位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比如,某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派系歧视等侵权问题,受害者对待工作就容易丧失信心和斗志,变成“混日子”。这就需要健全和严格实施相关法律,使用人单位不敢不能不想侵害员工权益,那么员工也就不会通过“精神溜号”进行“软博弈”。当然,部分员工自身也要积极调整不良心态。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订阅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