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儿,有视频有记录,实现这一切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

今年4月底,据央视报道,从新疆和田传来好消息,和田沙漠温室首次试种的快速繁育水稻试种成功。

这种水稻充分利用了和田沙漠光照时间长的特点,采用快速繁育的方法,育秧仅用15天,二月份插秧,到现在为止,60天就熟了。

究竟如何创造的这一奇迹?能否大面积推开?大刘来为您讲一讲。

和田以后不仅仅产美玉,还将成为水稻基地

新疆和田沙漠,属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如果你这时候去和田的农业产业园,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建设在这里。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建立的,而且今后相信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田农业产业园,水稻种植大棚

之所以选定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建设大棚,第一个原因是天时,这里光照时间很长,非常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夏季气温也足够高。

第二个原因是地利,这地土地成本很低。沙漠的土地几乎免费使用,而且地势平坦,建设温室非常快速。这里建设成本仅为一平方米350元左右,是荷兰的玻璃温室的1/3。同时,能耗成本也仅为荷兰玻璃温室的25%左右。

第三个原因就是关键的人和了。水稻的繁育需要的湿润温暖环境,高科技的温室控制了蒸发量,节约用水的同时,让棚内空气湿润,且人工可以控制温度,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根系营养。

以上天时地利人和加在一起,就实现了沙漠种水稻这个不可能的奇迹。

农田进化为植物工厂,有望全年不分季节连续繁育

在大棚内可以看到,这里的水稻并非种在地里,而是种在架子上,用的是一种三层的栽培架,这样不仅仅使面积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更是从定植到收获只用了两个月。

为什么能这么短时间就能收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的多层栽培架,水稻已经成熟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俊说,育秧机(三层栽培架)让光照能充分照射到每一个植株上,让植株均匀地生长,一台机器可以供50亩地水稻需求的秧苗。

与此同时,大棚内的LED光源也可以在太阳落山后或照射角度偏移后,自动补光。再加上可控的室温、二氧化碳、气、肥等多种生产条件,最终实现了快速收获。

据了解,普通南北方栽种的水稻生长周期是120天到150天。而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在来到新疆和田之前,已经在四川成都的植物工厂进行了5年的培育和筛选,随后又在和田地区进行了2年的研究,最终实现了水稻生育周期的减半。

沙漠水稻未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杨其长表示,由于此前在四川运行的成本较高(地价、建设和能源问题),搬到新疆成本就已经降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收获的研究员与农民

目前,杨其长科研团队已经继续开始研究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以及油菜、棉花和苜蓿等作物的快速繁育关键技术。

在和田,光伏发电已经是当地的另一个新兴产业。这里的长时间光照不仅仅让水稻得到了快速生长,也让新能源建设得到了有效保障。

杨其长说,沙漠温室种水稻可以和新能源结合,未来还可以专门研究进一步机械化、智能化的可能,这样一来,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能源成本都会大幅下降,不仅仅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很有帮助,未来这种方案也可以输出到其他国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相信早晚有一天,来自中国高科技农业方案能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更能变成另一种基础设施建设输出到全世界,让中国沙漠水稻种满地球。您对这件事儿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关注大刘,带您看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