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成新风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4日,《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发布,这份白皮书展示了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这表明了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4月25日-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表示,生物制造被认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这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支持和投资,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月28日,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这个基金的成立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合成生物产业的看好和投资热情。基金的成立将为合成生物技术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创新。

合成生物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合成生物是什么概念?有哪些核心标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合成生物概念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成生物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和工程学原理,设计改造现有或合成新的生物体系,推出新的经济效益更高的产品,合成生物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技术手段,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工具的运用等,研发周期较长。

一个典型的合成生物产品是人胰岛素。

传统上,胰岛素是通过从动物胰腺中提取获得的,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供给不足、生产成本高以及潜在的传染病风险等问题。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岛素的基因序列插入到细菌或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能够在大规模的生物发酵过程中表达并产生胰岛素蛋白,从而实现对胰岛素的大规模生产,实现更低成本的胰岛素生产。

我从合成生物概念、业绩表现选择了市场上3家比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下面让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抗生素中间体龙头:川宁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营业务: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

公司亮点:202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投资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00,376.00万元,主要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预计在2023年年底建成试车,将推动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合成生物学系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

业绩表现:2023年营收48.23亿,同比增加26.24%,归母净利润9.406亿,同比增长128.56%,扣非净利润9.358亿,同比增长109.55%,全年销售毛利率31.57%,同比增加27.33%。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5.23亿,同比增长19.96%,归母净利润3.526亿,同比增长100.98%,扣非净利润3.518亿,同比增长101.87%,销售毛利率34.42%,同比增加31.59%。

抗流感概念:鲁抗医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营业务:抗流感概念的代表企业,主要产品抗生素及兽用药品。

公司亮点:2023年半年度报告:与中科院青能所合作开发的新型合成生物技术材料产品FT606,下半年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启动千吨级验证厂房建设。公司研发坚持推行“精品工程”,致力于实现创新药方面的突破、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突破、化药向生物药转变的突破,承担2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参与的《生物聚合材料的全生物合成技术》课题成功入选国家“863”计划,这一国家级别的认可标志着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获得了高水平的支持,预示着其技术实力和未来潜力。

业绩表现:2023年营收61.47亿,同比增加9.34%,归母净利润2.462亿,同比增长78.37%,扣非净利润1.748亿,同比增长101.02%,全年销售毛利率24.65%,同比增加11.1%。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7.99亿,同比增长7.72%,归母净利润6713万元,同比增长47.32%,扣非净利润5337万元,同比增长28.99%,销售毛利率23.98%,同比减少2.65%。

医药中间体:金城医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营业务: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药物制剂、大健康产品、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医药中间体、原料药CMO/CDMO服务,是全球知名的头孢类侧链中间体、生物发酵原料药谷胱甘肽产研基地,国内知名抗感染、妇科制剂生产商,拥有国内较丰富的头孢抗菌素及妇科全生命周期系列产品。

公司亮点:互动平台透露:2023年,公司酶催化产品的酶活及立体选择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酶法莱鲍迪苷M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并逐步形成销售;虾青素产业化发酵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胞磷胆碱钠的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工厂;在化妆品领域,公司已开展的生物合成和生物酶催化产品完成中试放大。公司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主要涵盖生物催化(酶工程)、生物合成(细胞工厂)及精准益生菌的筛选与功能挖掘三个方面。

业绩表现:2023年营收35.28亿,同比增加0.93%,归母净利润1.747亿,同比减少36.09%,扣非净利润1.582亿,同比减少40.12%,全年销售毛利率43.73%,同比减少5.4%。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317亿,同比增长12.32%,归母净利润8297万元,同比增长65.43%,扣非净利润8031万元,同比增长87.19%,销售毛利率44.50%,同比减少4.24%。

三家公司简要对比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销售毛利上看

金城医药最优秀,公司2023年销售毛利率43.73%,川宁生物次之,鲁抗医药较低,但是金城医药的销售毛利率是在逐年下降的,2020年58.12%、2021年52.62%、2022年46.22%、2023年43.73,对于投资者来说,更愿意看到的是毛利上升;川宁生物表现就很优秀,从2022年21.59%到2023年31.57%,毛利率稳步提升。

从公司PE上看

川宁生物最优秀,公司动态PE是20.77倍,金城医药21.77倍,鲁抗医药23.76倍。

从机构持仓上看

同花顺最新数据川宁生物机构持仓占流通股比例55.71%,金城医药是29.74%,鲁抗医药是26.97%,机构对川宁生物较为看好。

展望

根据OECD和McKinsey的数据预测,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有望成为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并且在未来的10年,全球至少有20%的石化产品可以由生物基产品替代,产业优势有望加速在万亿市场落地,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合成生物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这个风口不是一蹴而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