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自于陕西偏远地区的周族,率领一群被商王朝称为蛮夷的部落,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纣王,消灭了商朝。随后,周武王姬发对臣服于商的诸多方国展开了征伐,不久平定中原,迁九鼎于东都雒邑,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武王伐纣的故事,喜欢上古史的朋友基本上耳熟能详。对于周武王剪商这件事,几乎所有学者都一边倒的认为:商纣王无道,所以周武王是奉天命、吊民伐罪。周之代商,是正义取代了邪恶,是先进文化取代了落后文明。

那么,真实的历史真是这样的吗?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件青铜器。

一件是著名的商后期青铜器,司母戊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公斤。据专家考证,此鼎应该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自己的母亲“妇妌”而铸造的,是目前所知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器。

妇妌,一般人不是很熟悉,但说到她的姐妹妇好,大家都知道。和妇好一样,妇妌也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但她的地位远高于妇好。妇好的庙号是辛,妇妌的庙号是戊。

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武丁名为丁,则王后不可超过丁,故名戊。由此可见,妇好应该是武丁的第四任妻子。

妇好墓也出土了一件带有庙号的青铜大鼎,被称为司母辛鼎。此鼎高度为80.1厘米,重量不详。从鼎的高度和大小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妇好的地位比妇妌低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母辛大方鼎

再看看西周时代的青铜器,大盂鼎。

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铭文记录的是西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大盂鼎是已经发现存世的西周青铜器里最大的一件。

周康王姬钊,武王姬发之孙,成王姬诵之子。据《夏商周年表》推定,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

所以大盂鼎的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998年前后,距离商代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晚了200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盂鼎

商王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夏商周年表》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商代后期最伟大的君主。司母戊鼎是为武丁的王后妇妌铸造的,可以作为商代鼎盛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周王姬钊,是西周第三位君主,武王之孙,成王之子,他在位时期西周极为强盛,史称“成康之治”,所以他统治时期铸造的大盂鼎也堪称西周鼎盛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看到这里,我们就困惑了。不是说西周灭商是先进文明取代了落后文明吗?为什么作为青铜时代顶级艺术品的青铜器,西周鼎盛期的大盂鼎和殷商鼎盛期的司母戊鼎相差这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