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牧童骑着黄牛.一边行走一边大声歌唱.歌声把树林都震动了。可是忽然歌声一下子停了下来 只见他紧闭嘴巴,眼睛盯着树上。原来他想捕捉树上正在鸣叫的知了,怕歌声把它惊跑了。

这首诗成功地捕捉到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前两句写牧童的动态,坐在牛背上,唱着欢快的歌谣;后两句写牧童的静态,抓住牧童听到蝉声时刹那间的动作神态来描写,形象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02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清·袁枚《鸡·养鸡纵鸡食》

养鸡的时候就要让鸡随便吃食,直到吃饱.等鸡长得足够肥时就可以把它烹煮了吃。主人的想法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千万不能让鸡知道了。

这是一首寓言体的讽喻小诗。诗人言简意赅.以短小精悍的文字揭露了历代剥削者对劳动者的欺骗伎俩——施以小惠以求大利。诗人从日常事情论起,易于理解,讽刺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清·袁枚《夜立阶下》

天上闪烁着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飘落三点两点小雨。梧桐树儿已经感受到了秋意,叶叶间有说不完的话语。

这首诗描绘出秋夜的幽静和生趣。上联使用对偶写出细雨飘飘、微有星辰的夜晚,表现出夜的静谧。下联使用拟人手法,梧桐树好像知道秋天要来了,树叶都在窃窃私语,仿佛是在告别,打破了秋夜的孤寂,别有趣味。

04

重理残书喜不支,一言拟人世人知。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清·袁枚《还山》

整理着剩下的还没收拾起来的书.心情感到非常愉快,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想告诉人们知道:千万不要嫌那海角天涯太过遥远,因为只要肯摇鞭上路,就永远都不晚,无论如何总有到达之时。

诗人以浅近的语言,告诉读者自己感悟出的哲理:行者常至,为者常成。首句写远行归来的诗人心情愉快地收拾东西,“一言拟告世人知”引起读者好奇,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要说什么呢?继而下联道出诗人所悟哲理,只要坚持向着目标努力,即使是天涯海角也总会到达,以此鼓励世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05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垄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

中华的生机倚仗变革的风雷,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劝老天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陈规束缚降下各种人才。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内矛盾激化,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国家上下仍然沉寂无声,这一切都使得头脑清醒的士人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龚自珍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诗歌的形式,大声呼唤变革.呼唤人才。希望皇上打破清规戒律选择英才。该诗情理互融,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著有《廿二史札记》。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07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清·姚鼐《夜抵枞阳》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散文家。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是“桐城派”主要作家。

一叶挂着白帆的轻舟,像天上的白云那样自由飘荡着,船桨直激中流,天空的倒影在水中一下被击碎。五月的江面水势很大,阵阵流水声迎来了千里之外的归客,到夜深之时和我一起回到家乡。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乡时的情景。诗人驾一叶扁舟,如白云般轻快地划破蓝天的倒影,伴着滔滔江水归来,场景壮丽阔大。诗人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现出诗人的思乡心切及归乡的愉快心情,读来清朗明快。

08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清·翁格《暮春》

翁格,字去非,号恽格,又号白云外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兼画家。《清诗别裁》曾选录他的诗。

不要抱怨春天来得太早,花都开出了几点红色,把根留住,只要等待来年的春风,就会重新勃发。此诗既是咏物,也是咏理。人生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于恒久的,但是对于良辰美景、清风明月等美好万物的消逝,要充满信心耐心等待.因为它还是会重新出现的。

暮春时节,落红遍地,最易引得人们伤感。然而诗人以“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劝慰人们,春天过后还会再来:花虽落了,只要花根还在,春大来时还会再开。当我们遇见不意的事情时,不要悲观伤感,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耐心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09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清·陈长生《春日信笔》

陈长生,字秋谷,杭州(今属浙江省)人。清中叶女诗人。

无数落花飘到地上快成了泥土,庭院里的草使春天郁郁葱葱。窗外忽然传来鹦鹉的声音,一只风筝吹落到画檐的西面。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庭园一角的小景。上联以“红”、“绿”描写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落红满地,绿草生长得郁郁葱葱,这安静妩媚的图景令人沉醉。下联笔锋一转,由静入动。鹦鹉声声,打破宁静,充满生趣。鹦鹉为什么叫呢?原来是风筝落在了屋檐西面。将风筝点化入诗,顿觉春意盎然。而“吹落画檐西”未说东风而东风自见,虽是“信笔”,却构思精巧。诗人歌颂了春日的美好,正是因春生情,因情作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

别无相赠言,沉吟背灯立。

半晌不抬头,罗衣泪沾湿。

——清·黄景仁《别意》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铺,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代诗人。“毗陵七子”之一。著有《两当轩全集》。

分别的时候,没有互相勉赠和祝愿什么,而是背着灯站立,沉思不说话。半天低着头,泪水把绸衣都浸湿了。

这首诗描写了女子与情人分别时的场景,诗中未写留恋之语,然而不舍之情通过后三句的姿态和表情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离别的忧伤之情跃然纸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