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僵局和内耗的做法是,给自己施加一个初始扰动。

我们讲的僵局或者内耗,代表了一个人缺乏活力的、死气沉沉的状态。比如,一个人整天躺在床上想事情,他就像是卡住了一样动弹不得。可以预测的是,他将在床上躺一整天什么事情也没做。如果一个人能够心安理得的在床上躺一天,我们也勉强称之为“自洽”状态。

可是让许多人苦恼的是,既无法心安理得的躺一天也无法发起任何有价值的行动来。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打破僵局和内耗的做法是给自己施加一个初始的扰动。就是说我们可以花最小的力气,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改变,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

对僵局和内耗的诠释

无力做出决定就会形成僵局

个体无力做出选择或者决定,从而形成僵局。心理活动是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一个行动的开始需要明确的选择或决定。你可能在脑海中想象自己一整天的行程安排,可是你最终没有一个决定,导致你没有做出任何行为。无力做出选择和决定,是因为缺乏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就是说个体害怕承担失败的责任,如果有个人要求、希望他们做什么事,他们可能更愿意去做。因为哪怕失败了也不用自己负责,可以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我对我的决定负责!”,代表了一种强有力的状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够驱使个体产生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秩序之间的冲突形成内耗

一个新的行动会形成新的心理秩序,这将破坏旧有的心理秩序。两种不同的心理秩序的冲突,形成了内耗的状态。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可能很抵触出门旅行,直到他真的踏上旅行之路,他可能玩得比所有人都开心。这是因为旧的心理秩序被打破了,形成了新的心理秩序。

通俗来讲,一个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会形成依赖心理。本质上是对安全和秩序的依赖,它意味着个体有一部分力量是在对抗改变。这部分力量不是坏的,它的作用在于维持个体处在一种状态下。当你沉浸在学习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同样也是这部分力量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