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纯属虚构故事,非作者亲身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妈住院,我被一个现象深深震撼:底层百姓最大的悲哀是生活观念

我妈突发脑梗住院时,同一病房有个50多岁的女人也生病住院,她老公陪床。两人都特别和善,看起来就是非常质朴、能给人情绪价值的老实人。

陪床的大哥跟我讲了他和他老婆来城里打工的经历,他老婆在饭店做服务员,他在工地做体力活。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远嫁,30岁的儿子还没结婚,也没个正经工作,现在在农村老家务农、照顾年迈的奶奶。

大哥说,这次老婆生病要花很多钱,儿子在网上查了,说要十几万。他们没有钱,打算再跟亲戚朋友借点,给老婆把手术做了,他边说边抹泪,我也忍不住哽咽。

大哥说,出院后,他老婆也不能继续工作了,他在工地干活工资也不高,还有一身病。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着大哥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们隔壁床是一个70岁的老太太,照顾她的是她女儿。老太太其他子女都在外地,只有这个女儿在同城,所以就肩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老太太的女儿看着50岁左右,穿着打扮都很精致,她跟我们聊天说,她退休前是做生意的,现在退休了,就在家带孙子。自己有2套房,1辆车,还有些存款。这次老太太生病,都是她拿钱出来,其他兄弟姐妹条件都不好,也就没让他们出钱。

她说:“我也不差这点钱,都是一家人,我能多负担就多负担点。”她跟同病房的大哥说:“你们现在还能干活,要趁着干得动,多攒点钱。我是过来人,知道没钱的难处。子女用钱的地方多,自己手里有点钱,遇事也就不慌了。你们现在还干得动,等老了,干不动了,手里又没钱,那可怎么办?”

这番话虽然现实,但是也是实心实意为他们好。大哥听后沉默了很久。

我在医院照顾我妈的那几天,想了很多。

同病房的大哥一家,其实就是很多底层百姓的缩影(我家以前也是这样)。他们贫穷或者长期贫穷的真正原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生活观念”有问题。

当然,我这里说的“生活观念”,不是指他们的生活方式有问题,而是指他们对待金钱、时间、注意力、杠杆、交换、风险等“财富资源”的心态和认知有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他们无法走出贫穷的陷阱。

我总结了几点:

一、对“金钱”的认知不足

底层百姓对金钱缺乏深入的认知。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收入和支出,缺乏对金钱的长远规划和投资策略。就像同病房的大哥,他们夫妻二人辛苦打工,但可能没有明确的储蓄和投资计划,导致一旦遇到大病等突发事件,就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忽视“时间”的价值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底层百姓往往为了眼前的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或者寻找更好的机会。他们可能长期从事低价值的劳动,却无法跳出这个循环。

三、“注意力”分散,缺乏专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底层百姓的注意力往往被各种琐事和娱乐分散,难以专注于自我提升和长远规划。他们可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四、不善于利用“杠杆”

杠杆原理可以放大我们的努力和成果。然而,很多底层百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只依靠自己的体力或技能去赚钱,而忽视了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拓展人脉关系、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收入。

五、对“交换”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商业社会中,交换是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底层百姓往往只关注自己能提供什么服务或产品,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财富,需要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更有竞争力的服务或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对“风险”的认知不足

风险与机会并存。然而,很多底层百姓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管理能力。他们可能盲目跟风投资或者害怕尝试新事物,导致错失机会或者面临巨大的损失。

这些生活观念上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种负面的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金融素养、珍惜时间、保持专注、善用杠杆、深入理解交换原则并学会管理风险等等。

只有当我们全面审视并改进自己的生活观念时,才有可能跳出贫穷的陷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