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暗暗窃喜,A股一休市,外围全崩了!

今天就蓝瘦香菇,港股涨起来真得劲,可惜我们在休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的第一大奇景。

全世界都在加息,只有我种花家在降息,按理说加息股市跌,降息股市涨

结果大家看到的却是全世界股市都快涨疯了,只有我大A三年了,还在泥地里。

而市场给出的答案是,汇率变动引发了资本跨境流动。

所以,很多时候你不能以常理去理解市场的变化。

反常一:美联储服软了!

又比如昨晚被大家极度关注的美联储议息一事,市场大多数的观点都放在鲍老头这次说的活话,终于不说不降息这件事,但实际比起降息,更重要的是美联储放缓了缩表的脚步,这点让华尔街大为受益,毕竟流动性才是根本,所以美股表象相当硬气,其实之前就说过,美联储不太敢让美股崩盘。

按理说,美联储放缓降息脚步,对于非美货币市场是利空,这点从亚太市场来看的确如此,但是偏偏港股却是大涨的,有人解读为因为美联储终于承认年内要降息,而且美联储缩表的背后,其实不就是买家少了,自己买不动了给闹的。

其实要我说,阿美莉卡更有可能的就是「死鸭子嘴硬」,在硬撑!就在上周,美国又有一家银行破产,真的撑到今年年底,会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发生,还真的不好说,另外就算是反弹,但纳指的表现并不理想,如果不降息压不住下跌的势头,到时候美联储可能会提前降息也不一定,大家不要觉得美联储疯了,在我看来,人家这方面真的是在商言商,反正总要有所得,总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这么多,还是想要告诉大家,眼下,我们和阿美莉卡的战斗还要继续下去,前途并没有那么坦荡……

反常二:地产要涨?

说到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资本市场如此,地产市场也如此。

就像昨天大家都在议论地产松绑,去库存这件事。

一说到去库存,大家可能就想到了2016年的涨价去库存。

但是放在眼下,还可行吗?

先来看下地产的数据。地产界一般有传统的金三银四之说,结果4月销售121.7亿,环比下跌了12.9%,同比接近腰斩的44.9%。坐稳历史上最差4月!

往年小阳春在房住不炒的高压之下还非常火爆,今年各地不遗余力的刺激,居然还能熄火。说明市场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预期彻底改变,造成了市场超调。这点和2015年的情形如出一辙,后来政策发力,降息降准,所以有人想到了涨价去库存。

这样的局面下,去库存的本质其实是化解风险,之前化解房企的风险主要靠融资三支箭,现在则转向销售端,常规来说就是:以旧换新、取消限购、新房降价。但是降价牵涉的利弊很多,是不太容易的。

那么涨价呢?其实也不太现实,因为整个大环境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维持昨天说的「托而不举」,但有一点,降息的预期好像又更进一步了,所以我想今天港股的强劲表现,和地产政策的关系更大,毕竟内房股在港股市场的比重不低。

反常三:股价震荡竟然是机构加仓?

务虚到此结束,接下来说说务实的部分,看下华尔街的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只股票里面有15只都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尤以银行股增持最多,但是这些数据我们只能是事后诸葛亮,当时又不知道,所以也只能看看,这也是目前实际操作中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如果看当时的股价,谁能看出来是机构在增持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我常看的「机构行为活跃度」数据,通常看机构资金进出,大家都会看流进流出数据,但问题是流进流出你没有一个起止点,像银行股这样的大块头,可能每天都有机构资金进进出出,但是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活跃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机构积极增仓,那么肯定是越来越活跃,大家看我图中用橙色图框住的部分就很明显,虽然从8月开始股价震荡,但是「机构行为活跃度」却是不断提高,显然这不一般,结果最近四个月股价的确是起飞了。回到现实,如今是不是又调整到其他品种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观察。

今天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