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所谓的“异姓王”,指的是除了皇族以外,获封王爵的人。明朝的王爵封为两种,亲王和郡王,但除了朱元璋的侄孙靖江王朱守谦那一脉,只有老朱本人的后代才能封王。

不过对于一些至亲,以及一些顶级功臣,大明朝廷会追封他们为王爵。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明朝有过多少位异姓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太祖皇帝亲戚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随即追尊自己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皇帝。一天后,新天子追封自己的伯父一家以及兄弟子侄为王爵。

而在大明王朝基业稳固之后,朱元璋又陆续追封自己的亲戚为王爵,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 杨王陈公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五月,朱元璋下诏追封外祖父陈公为杨王、外祖母王氏为杨王夫人。又因外祖父无后,老朱在太庙之东建庙奉祀。

陈公,以南宋大将军张世杰部下的身份,参加了崖山海战。侥幸生还后回到扬州,迁居于盱眙津里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崖山海战画像

另外从《太宗实录》透露的信息来看,当时老朱是追封外祖父家三代为王,其中陈公的祖父追封为泰王、父亲则为高王。

戊子,驻跸凤阳,谒祭皇陵。祭毕,上亲负土益陵,于是尚书夏原吉等皆负土以从。遣官祭祖陵及皇伯祖寿春王,泰王、高王、杨王,中都城隍,淮渍四川大圣。—《明太宗实录卷八十八》
  • 徐王马公

在追封外祖父的同时,朱元璋也没忘了自己的老岳父,同时追封马皇后之父马公为徐王、之母郑氏为徐王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皇后剧照

马公,宿州闵子乡新丰里人,元末逃难于定远,将女儿交给好友郭子兴抚育,自己返回了宿州。

  • 滁阳王郭子兴

郭子兴,濠州定远人,元末江淮地区红巾军首领。当年朱元璋到濠州投军,在郭子兴身边做了一个亲兵。见此人仪表堂堂、谈吐不俗,郭子兴便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去世,归葬于滁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其妻张氏为滁阳王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子兴与朱元璋剧照

另外再提一句,郭子兴的女儿后来也嫁给了朱元璋,册封为惠妃,生育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 陇西恭献王李贞

李贞,原籍泗州盱眙,此后迁居临淮东乡,娶了老农民朱五四的二女儿朱佛女。这位朱五四先生,就是朱元璋的老父亲,日后的仁祖淳皇帝。

元末大乱,李贞先是带着逃往淮东避难,打听到小舅子朱元璋的消息后,带着儿子李保儿(李文忠),于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十二月成功抵达滁阳(今安徽滁州)朱元璋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西恭献王李贞画像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朱元璋追封二姐朱佛女为孝亲公主,封姐夫李贞为驸马都尉、恩亲侯。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年底,凭借着儿子李文忠的功劳,李贞也得以进封曹国公。李家父子一门二国公,可谓是一时荣宠无双。

十月十一日,曹国公李贞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追封为陇西王,谥恭献。

开国功臣

除了亲族之外,朱元璋对于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那些老兄弟们,也不吝封赏。几位开国公爵,死后都被追封为郡王。

  • 开平忠武王常遇春

常遇春,怀远人,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加入朱元璋义军,素以勇猛著称,军中称之为“常十万”。

吴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常遇春作为徐达的副手,统领大军北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四月,明军与元军相遇于洛水。元军屯五万骑兵于北岸,准备在明军渡河之时半渡击之。结果常遇春单枪匹马杀入元军大阵,五万精锐骑兵为之夺气。

我军既成列,副将军常遇春单骑突入其阵,敌发二十骑攒槊刺之。遇春发一矢毙其前锋,彼军夺气,达遂麾众乘之。—《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剧照

当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此后又平定山西、陕西,攻取上都开平,元顺帝仓皇逃窜,元军主力悉数被歼。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班师回京途中,常遇春却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初七日,在柳河川(今河北宣化县东北盘常河)不幸暴卒,终年四十岁。朱元璋听闻噩耗悲痛欲绝,不但亲自迎丧,还特旨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忠武。次年大封功臣之时,又封常遇春长子常茂为郑国公。

  • 宁河武顺王邓愈

邓愈,泗州虹县人(今安徽泗县人),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时候率领上万人投奔朱元璋,算是义军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山头力量。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到七月,邓愈协助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坚守洪都(今江西南昌)八十五天,为最终击败陈友谅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愈画像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封卫国公,食禄三千石。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四月,邓愈挂帅出征吐蕃,一路追杀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余人。然而在班师途中,邓愈却不幸染病。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在寿春去世,享年四十一岁,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

李文忠,朱元璋亲外甥,在投奔小舅之后,甚至被赐姓朱氏,很长一段时间内名字都叫做朱文忠。

甲午冬,上驻兵滁阳,文忠父子来见。上喜甚,因养以为子,赐姓朱氏。—《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画像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李文忠率军北伐,在应昌将元朝皇族几乎一锅端。当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李文忠封曹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世承袭。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初一日,李文忠去世,享年四十六岁,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

  • 中山武宁王徐达

徐达,凤阳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是第一批跟随朱元璋从军的元老。

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平江城(今江苏苏州)生擒张士诚,随即出任征虏大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徐达北伐的意义在于,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南至北的全国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武宁王徐达剧照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徐达封魏国公,食禄五千石,子孙世世承袭。朱元璋在赐给这位大明开国第一武臣的铁券中,给予了徐达高度评价: “勤劳既久,立功最多”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二十七日,徐达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

  • 东瓯襄武王汤和

汤和,朱元璋发小,按《明史》的说法“与太祖同里闬”。郭子兴起兵反元之后,汤和立刻率领族人加入,并且凭战功升到了千户。而朱元璋之所以投军,也是受了汤和的邀请和引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瓯襄武王汤和剧照

建国的时候,汤和长年坐镇常州防备张士诚,史称“防御严密,敌莫能窥”。但他有一次酒后失德,狂言“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意思就是老朱的生死都在他一念之间。

结果到了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给汤和下了个定论:“嗜酒妄杀,不由法度”,表示原本你可以封公爵,但现在“止封为侯”。于是汤和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在二十八位侯爵中排名第一。

即使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进封信国公之时,朱元璋还不忘敲打汤和,称他当年守常州之时“于忠有慊”。汤和对老伙计的想法心知肚明,此后主动交还兵权,回凤阳老家颐养天年,终于得以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与汤和剧照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初七日,汤和去世,享年七十岁,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

黔国公家

  • 黔宁昭靖王沐英

沐英,定远人,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的时候被朱元璋收养。由于当时膝下无子,老朱夫妇将沐英视若己出,所谓“赐姓朱氏,恩养之甚厚”

到大明建国之时,为了和自己的亲儿子有所区别,朱元璋让所有的义子全都恢复本姓,沐英也不例外。

岁戊申,是为洪武元年,上即皇帝位,命英复姓曰: “不可使其本宗乏嗣也。”—《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沐英画像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的时候,因为和卫国公邓愈一起西征有功,沐英被封为西平侯,赐世袭铁券。到了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沐英又跟随颍川侯傅友德一起平定云南。事成之后大军班师,沐英则留镇于此,并以创造性的三段式火枪射击法,大破三十万麓川大军。

可以负责任的说,明朝在云南的稳固统治,离不开沐英的巨大付出。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十七日,沐英去世,享年四十八岁,破格追封为黔宁王,谥昭靖。

  • 定远忠敬王沐晟

沐晟,沐英次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嗣封西平侯沐春在军中去世,因其无嗣,建文朝廷命沐晟袭爵。

当时坐镇云南的亲王,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但是在和沐晟的斗法之中,岷王处处落于下风,最终被永乐皇帝朱棣调回南京,沐家由此巩固了在其中云南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南国王胡季犛画像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军大举征讨安南,沐晟率领云南明军由蒙自出发,直捣其东西二都,生擒了安南胡朝国王胡季犛。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沐晟因功进封黔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世承袭。

西平侯沐晟实佐总戎,虑诚奋勇,劳发协算。奖率将士,飞渡危险,用成克定之功。进封为显忠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黔国公。—《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一》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三月十九日,沐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封为定远王,谥忠敬。

英国公家

  • 河间忠武王张玉

张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仕元至枢密知院,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归附明朝后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玉剧照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张玉则是其手下第一大将。

当年八月,张玉先是袭破雄县,全歼朝廷先锋大军。再于真定大破长兴侯耿炳文,随即又击败安陆侯吴杰,一时间燕军军威大振。此后张玉在永平击败江阴侯吴高,在大宁斩杀守将朱鉴,随后又在郑村坝和白沟河,两次击溃曹国公李景隆大军。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军在东昌陷入重围,为了救出朱棣,张玉孤军深入,最终伤重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玉剧照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九月追封张玉为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仁宗朱高炽进封张玉为河间王,改谥忠武,配享太庙。

  • 定兴忠烈王张辅

张辅,张玉长子,靖难成功后封为信安伯。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询问两位靖难功臣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封赏是否公平。结果两人一起为张辅鸣不平,认为他的爵位低了,最终朱棣进封其为新城侯。

二人对曰:“爵赏之颁皆极公当,但有过之无不及者。惟张辅之封,众心有所未惬。盖其父子功已高,使不死,臣等今日当让之。况辅从征之功亦多。外人皆谓陛下以皇亲故抑之,似有亏于公道。”—《明太宗实录卷四十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辅剧照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张辅以平定安南的功劳进封英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世承袭。出于种种原因,明廷没有像当年的沐英一样,让张辅永镇安南,最终导致此地得而复失。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张辅在“土木堡之变”中以身殉国,终年七十五岁,追封为定兴王,谥忠烈。

  • 宁阳恭靖王张懋

张懋,张辅庶长子。土木堡之变后,因张辅嫡长子张忠身患疾病,其子张杰又来历不明,朝廷最终命九岁的张懋袭爵英国公。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已经成年的张懋来到土木堡祭奠亡父。

英国公张懋等奏:“臣父太师、英国公辅,同太保、成国公朱勇俱于正统十四年随征殁于阵。乞准令臣同勇男成国公仪,前往殁所祭奠。”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木堡之变剧照

此后张懋历经英宗天顺朝、宪宗成化朝、孝宗弘治朝、武宗正德朝,直到正德十三年(公元1515年)三月二十九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封为宁阳王,谥恭靖。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八月,神宗朱翊钧下诏削夺张懋的王爵。

成国公家

  • 东平武烈王朱能

朱能,怀远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副千户。靖难战争中,朱能在真定、滹沱河、白沟河等处大败官军,更是在东昌之战中从重围中救出朱棣。此后的夹河之战、灵壁之战,朱能都立有奇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能剧照

当时张玉、朱能被誉为朱棣的左右手,其中张玉善谋,朱能善战。朱棣登基之后,封朱能为成国公,食禄二千二百石,子孙世袭,在功臣之中排名第二。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七月,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率大军征讨安南。然而当年十月,朱能在龙州(今广西崇左)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七岁,追封为东平王,谥武烈。

  • 平阴王武愍朱勇

朱勇,朱能之子,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袭爵成国公。

在此后的岁月中,朱勇先是出任南京留守,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随太宗朱棣北征蒙古,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随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

而在英国公张辅解除兵权之后,替代者便是这位成国公朱勇。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朱勇更是率军出喜峰口北进,在富峪川、热水川两次击败蒙古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木堡之变剧照

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前的八月十三日,久经战阵的朱勇却在鹞儿岭(今河北涿鹿西北)中了瓦剌人的埋伏,不但以五十九岁的高龄战死沙场,所属四万骑兵也全军覆没。这可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后来在北京城下丢盔弃甲的瓦剌军队,居然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其中究竟有没有猫腻,见仁见智。

于谦等人认为朱勇有罪于国,甚至建议削夺其爵位。直到明英宗复辟之后,才追封朱勇为平阴王,谥武憨。

  • 定襄恭靖王朱希忠

朱希忠,朱能六世孙,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袭爵成国公。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正月册立皇太子,皇帝让朱希忠扶掖皇太子以行,并且告诉他:“此汝将来师保也”

世宗南巡承天府,在卫辉遭遇行宫失火,朱希忠护驾有功。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俺答大军直逼京师,又是朱希忠率军昼夜捍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俺答画像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九月三十日,朱希忠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封为定襄王,谥恭靖。不过在张居正倒台被清算之后,朱希忠也和张懋一样,被削夺王爵。

吏部等衙门覆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奏,言故成国公朱希忠追赠定襄王,繇其弟都督朱希孝远照宁阳王张懋事例陈乞,及夤缘故大学士张居正票拟曲从。宜追夺王爵,并禁后来陈乞。上命张懋、朱希忠赠王都着追夺,谥准免革。今后妄徼逾制,的该部科执奏革夺。—《明神宗实录卷一百四十》

宣平武毅王朱永

朱永,河南夏邑人,抚宁伯朱谦之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袭爵。

土木堡之变时,朱永和父亲朱谦一起镇守宣府,曾见过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一面。夺门之变后,英宗召见朱永,命其分领宣威营禁军。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朱永奉旨讨伐荆襄流民,以功进封抚宁侯。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朱永与都御史王越一起,讨伐鞑靼少师阿罗出,在开荒川大败敌军,得以子孙世袭侯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直剧照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十月,太监汪直监督军务,朱永拜靖虏将军,统帅大军东征建州女真大获全胜,班师之后进封保国公。

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二月,蒙古太师亦思马因入境剽掠,朱永、王越、汪直铁三角再次联手出击大败敌军,擒斩知院虎答等人。班师之后,得以子孙世袭公爵。

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二月二十三日,朱永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宣平王,谥武毅。

结语:在大明朝廷权力运转正常的时候,要想成为异姓王是很难的,要么你是朱元璋的亲戚,要么就是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劳。而且还有一条原则,必须是死后追封。当然到了南明礼崩乐坏,王爵满天飞,那又是另一回事。

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朱棣所封的忠勇王金忠,难道不是活着的异姓王吗?金忠原名也先土干,前元恒阳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孙,封他一个王,无非是为了统战,地位并不高。举个例子,仁宗朱高炽驾崩后,百官祭拜之时,忠勇王的位置要排在公爵、侯爵、驸马都尉和伯爵的后面。

其实明朝中叶文官得势,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朱永,还被群起而攻之,比如《孝宗实录》中就有人骂朱永奸贪久著”。甚至连著名史学家谈迁,也认为朱永是“幸世承平,小有俘斩”。反正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