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客舍台省已十霜,忧心日夜忆辽阳。

何当共渡桑田水,痛饮黄龙践故乡。”

这是张学良被幽禁在台湾的时候,写下的诗句,每一个字,都饱含了对东北故乡的无限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被囚禁半生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赴美当日,他就对记者明确表示:

“不排除去大陆的可能”。

归乡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直到张学良逝世,他也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

1994年,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接到北京邀请,张学良听闻之后,叮嘱儿子:去了北京之后,一定要回东北,替我完成一件事情

张学良的心愿是什么?他又为什么至死没能回家呢?

01 半生囚禁

1901年,张学良在辽宁出生,开始了他与这片土地的一生羁绊。

张学良的父亲是东北头号军阀张作霖,作为家中老大,张学良被父亲寄予了厚望。

在张学良还小的时候,张作霖就已经将家中不少财产放在了张学良的名下,可见他对张学良的看重。

张学良也不负众望,不到2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奉军的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张作霖遭遇日本人刺杀,重伤不治身亡。

日军本想趁机占领东北地区,但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个张学良。

他立即整顿奉军,掌握住了东北的兵权,成为了新的东北王,让日军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张学良对日军恨意满满,更不可能配合对方。

为此,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投入蒋介石门下,这也标志着蒋介石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但是统一之后的蒋介石并没有全力抗日,而是将共产党当做了头号敌人,全身心准备内战。

张学良眼见大陆一片片沦陷,而作为国内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不停地对外妥协,他实在无法接受。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趁着蒋介石到西安视察的时候,直接将蒋介石扣押了下来。

迫于无奈,蒋介石只好同意抗日。

张学良只是想让蒋介石抗日而已,并不是想要反蒋,见蒋介石答应抗日,他也是非常高兴,提出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没想到,这一去不复返。

这一场兵谏虽然和平落幕,但是张学良上了蒋介石的黑名单了。

蒋介石假意答应了张学良的护送,一到南京,当场就将张学良抓了起来。

至此,张学良彻底失去了自由。

原本抗战胜利之后,张学良是应该得到释放的,但是蒋介石还记着当年的仇,将他秘密送往台湾,囚禁起来。

幽禁生涯中,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只有他的第二任妻子——赵四小姐赵一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至死未归

半生幽禁之中,张学良的思乡之情越发浓厚,他每日所思,都是能回一趟东北老家,能在父亲的陵墓前祭拜一下。

但是始终没有机会。

1988年,李登辉亲自去见了张学良,1990年,国民党还为张学良举行了九十岁寿宴。

他对张学良表示,自己非常同情他的遭遇,能够给他“恩许”去美国。

张学良听后,对恢复自由有了渴望,这也让他燃起了重返家乡的一丝希望。

1991年,张学良得到允许,去美国探亲。

当天在去美国的机场上,张学良就迫不及待地表示“不排除去大陆的可能性”。

他曾经多次对媒体记者表示,他想回到东北老家,回到那个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再没有踏足过的故乡。

回家看看,已经成为了张学良的执念。

五月底,我党派遣代表吕正操来到纽约秘密会见张学良,告诉对方,大陆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返回故乡的各项事宜,只要张学良愿意,随时可以出发。

张学良心中燃起了希望,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回乡探亲的请求。

但他没有想到,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的李登辉,从头到尾都是在利用自己。

他只不过是迫于舆论压力才不得不对张学良示好,借此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民主”罢了。

台湾当局不希望张学良成为“陆台”友好的使者,因此断然拒绝了张学良返回大陆的要求。

后来,李登辉甚至连张学良回香港参加朋友孩子婚礼的要求都拒绝了,就怕他趁机偷偷回大陆。

“难道你还要搞个西安事变或者台北事变吗?”

台湾方面拿着大陆发给张学良的邀请函质问道。

此后,他们加紧了对张学良的看管,不断地派人来到张学良在美国的居所,表面上是“慰问”,实际上是监视。

事已至此,张学良已经明白,自己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了。

返回大陆的计划,就此搁浅。

张学良放弃返回大陆,主要是因为台湾方面从中阻挠,而赵一荻不愿意他回家,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张学良与大陆、与我党一直关系很好,他曾经转告给自己的部下说,自己在革命生涯中,与共产党关系良好,希望自己的部下们能够维持友谊。

张学良与周总理的关系尤为良好,在囚禁生涯中,他还私下与周总理通过信。

但是赵一荻对我党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一荻信基督教,受过洗礼,可能是接受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党的阴谋污蔑,认为“如果张学良回大陆,就可为中共统战宣传所利用”

她甚至很不欢迎中共人士进入她与张学良在美国的住所,公开表示

“来说大陆好的,我们不欢迎。”

赵一荻16岁的时候就跟在了张学良身边,在张学良被幽禁之后,赵一荻不要名分,默默陪伴在张学良身边,陪他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岁月。

连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都不得不感叹赵一荻“高风亮节”。

她陪了张学良72年,患难见真情,可以说她就是张学良的精神支柱。

“我这一生欠她太多”,说到赵一荻,张学良深深感叹。

虽然赵一荻不可能直接决定张学良的去留,但是她的话,在张学良心中的分量很重。

再加上耄耋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张学良只能无奈放弃回家的计划。

至死,张学良都没能再踏上大陆的土地,只能带着对故乡深深地眷恋,遗憾离世。

令他稍稍安慰一点的是,他的儿子张闾琳,有了踏上大陆的机会。

1994年,张闾琳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邀请他参加北京的航天会议。

临行前一天,张闾琳在美国檀香山,见了自己的父亲。

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去大陆,张学良激动不已,他嘱咐张闾琳,去了北京之后,记得到沈阳去一趟,帮自己完成一个愿望。

去东北大帅林,祭拜一下自己的父亲——张作霖。

张闾琳牢牢记下了父亲的嘱托,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旅途,他有些忐忑与担忧。

张闾琳此时也已经64岁了,而且,他一句汉语都不会说。

03 中国面孔的美国人

张闾琳是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儿子,原本是跟着赵一荻生活。

张学良失去自由后,赵一荻决心抛弃一切陪同张学良,但是国民党当局根本就不允许她带着孩子。

爱人与孩子,赵一荻最终选择了爱人。

1940年,赵一荻准备去张学良囚禁之所,只能将不满十岁的张闾琳托付给了伊雅格夫妇代为照料。

年幼的张闾琳抱着母亲哭了很久,最终还是跟伊雅格夫妇踏上了去旧金山的路途,此后一别就是十几年。

而赵一荻则与张学良一起开始了幽禁生涯。

因为张学良身份特殊,为了张闾琳的安全着想,赵一荻郑重托付伊雅格,千万不能让外界知道这孩子的父亲是谁。

为了完成老友的嘱托,伊雅格放弃了自己在旧金山的生意,离开了这个华人聚集的地方,来到了陌生的洛杉矶。

伊雅格给张闾琳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叫克尔,为了不让孩子身份暴露,他们干脆想办法抹去张闾琳身上的中国印记。

此后,张闾琳再也没有说过中文,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是用英语交流。

他们从来不会在家中提起张闾琳的父亲,到后来,张闾琳对父亲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对祖国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他已经成为了标准的亚裔美国人。

但是赵一荻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儿子,1956年,她终于有机会托朋友去美国寻找自己的儿子。

1961年,赵一荻才获得赴美国探亲的机会,见到了分别二十多年的儿子,此时的张闾琳,已经是美国的航天专家了。

他也是凭借这一身份,收到了中国航天会议的邀请函。

收到邀请函,张闾琳就想到了自己父亲,想到了父亲对于大陆的魂牵梦萦,他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了张学良。

04 替父归乡

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去大陆,张学良百感交集,拉着张闾琳的手,嘱咐他替自己去大帅林祭拜。

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张闾琳坚持以非官方的身份来北京进行探亲访问,好在北京的活动结束之后,奔赴东北。

得知张闾琳不会说汉语,大陆方面为他准备了翻译,还派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接机。

一下飞机,张闾琳便感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热情。

他先是参加了航天会议,了解了我国航天发展历程,看着新中国航天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身体里流着中国血的张闾琳也是颇感欣慰。

北京一行结束之后,张闾琳马不停蹄奔赴了沈阳。

他先是去了大帅府,这是张作霖与张学良曾经的私宅,也是当年东北政治军事的中心。

大帅府建于1914年,在沈阳屹立近百年,见证了中国近代的风雨飘摇。

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是共产党人,在抗战胜利之后,我党曾经准备将大帅府归还给张学思。

但是张学思断然拒绝,他说:

“大帅府应当是人民所有,就算要归还张家,也应该给我的大哥张学良。”

于是,大帅府被认定是张学良私产,由沈阳市政府代管,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

所以,张闾琳此时来到大帅府,就是回到自己的家。

看到被妥善维护的大帅府,张闾琳百感交集,感动于新中国政府的举动,也似乎明白了为何父亲会对故乡念念不忘。

除了看一看大帅府,张闾琳还去元帅林祭拜了自己的祖父张作霖。

元帅林,位于辽宁抚顺市区东边大约35公里的地方,在南山岗上,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

这是张学良为父亲张作霖兴建的陵园,刚开始的时候,有人提议说,就叫“元帅陵”,但是被张学良否决了。

他说,皇帝的墓才能称作“陵”,自己的父亲是元帅,就叫元帅林吧。

只是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人将元帅林称作“元帅陵”,张学良为父亲身后名声的煞费苦心,最终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元帅林从1929年兴建,尚未完全竣工就被九一八事变打断了,因此张作霖并没有葬在这里。

这件事成了张学良的心病,他曾经多次跟张闾琳说,要回东北,将父亲的骨灰迁到元帅林里去。

张闾琳来到元帅林,看到保存完整的工程,对当地政府十分感激。

他代替父亲进行祭拜之后,拍下了许多照片,准备带回美国,寥解父亲思乡之苦。

周总理曾经评价过张学良将军,“千古功臣”。

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成,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1]全文乐.“元帅林”名称由来[J].东北史地,2012(2):44-46+F0003.

[2]李星建,李敏.沈阳城内大帅府[J].文史春秋,2012(6):52-59.

[3]陈艳群.牵手度黄昏 宠辱两相忘——张学良夫妇的檀岛晚年岁月[J].吐鲁番,2009(3):41-42.

[4] 张学良为何至死没有回大陆[J].金融队伍建设,2012(2):69-70.

[5] 寻找张学良失散十多年的儿子_窦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