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听老人们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意思是说,不管当父母的对子女如何不好,有生恩在前,子女不孝顺就会被人指责。

有位女网友说,自己一家四口,父母从小就偏爱弟弟已经是家常便饭,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公平”,哪知道还是被一件“小事”给整到破防。

一次过年回家,母亲的手机出了点问题,找她给看一下,无意间,女儿竟发现了母亲手机中存在的一个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庭群,谁知道,母亲微信中还有一个单独的三人群,当然是排除她之外,更讽刺的是,群名还叫“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时候,接受父母不那么爱自己,真的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因为多数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为父母“掩饰”。

尽管这种掩饰的初衷,也不过就是想安慰自己。

热播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却不同命。

“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还贷也是我,连生孩子的钱都是我出的。”

相信这一句台词,在当时一定击中了很多观众脆弱的情感,人们对于这样一个女孩,既同情又生气。

同情的是她的遭遇,从小就不被父母喜爱,工作了还要受着家庭的拖累,却得不到一点情感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气的同样是这一点,明知道在家庭里的付出都是无用功,却始终狠不下心去摆脱这种困境,只能一次次被父母逼着为那个窒息的家庭去买单。

怕外人说自己不孝,怕社会舆论的指责,又或者是已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已经被父母给洗脑,自己都跳不出”孝顺“的牢笼。

现实生活里有无数个樊胜美,就因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的”愚孝“观念,才让这种”一碗水端不平“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着。

父母哪怕做的再过份,总会有人义正言辞的说着:“别管怎么样,父母给了你一条生命,这就是天大的恩惠。”

可是,父母生育子女,那不是他们自身的选择吗,自己的决定,凭什么让子女来背负所谓“必须”的恩德。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哪怕孩子被亲情伤得体无完肤,也逃不开将来赡养的命运,这实在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情。

更可悲的一点在于,对于绝大多数偏心的父母来说,年轻时候无底线的去偏爱其中一个孩子,可是老了以后,就偏偏指望最不受宠的那一个去养老。

有的为了达到目的,变着法子的去折磨孩子。

找社区、找警察、找孩子单位领导,甚至于找媒体哭诉,一副不把孩子搞臭誓不罢休的样子。

用人的时候,想到了还有一个孩子,好处反正是一点都不给,这样的父母,到底是有多么狠心。

事实上,这样的父母还真的不少。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还真的很有代表性,尤其是对于80一代人来说,多子女的家庭里面,有的父母偏心的程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文中女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在城里打工,膝下有三个孩子,她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从小她就被扔给了老家的爷爷奶奶照顾,直到七八岁才被接回到父母身边。

姐姐长的好看,嘴巴又甜,惯会讨父母的欢心。弟弟作为男孩,自然就是家里的中心,而她就成了“额外”的哪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是家里学习最好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全校前几名。看到父母工作辛苦,她也是很心疼,学习之余总是尽最大能力帮着干活。

姐姐弟弟的衣服都是她洗,饭她要帮着做,身上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哪怕个子比姐姐高了,都要拾人家穿过的旧衣服。

以前,她总觉得自己多做点是应该的,哪怕诸多的不公平面前,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直到高一那年,父母突然决定要让她辍学,理由是家里没钱供不起三个学生。

当时,姐姐高三,成绩只能说一般,弟弟初二,差的更是一塌糊涂。

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牺牲的就是自己。

尽管苦苦哀求,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母亲趁着她跑去乡下找爷爷奶奶的机会,私下就去学校给她办了退学手续,哪怕老师苦苦相劝,都没能改变分毫。

从哪时起,她才醒悟了,原来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是父母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自己。

她说,从哪一天开始,她才是真正为了自己活着,与父母再也没有关系。

年纪轻轻的她,做过小保姆,受过主家的白眼。摆摊卖衣服, 往返广州进货,为了省钱,能在火车上站一宿,找着比自己都大的行李包,累到浑身虚脱。

一次次的折腾,有过被骗的经历,有过失败的教训,她却从来没有掉下过一滴眼泪。

幸运的是,她成功了。

卖衣服,让她赚到了第一桶金,也遇到了生命里的贵人,找到了相伴一生的爱人,读了夜大拿到了大学学历,进了大企业,成了一名管理者。

这个过程中,那个原生家庭无数次的来纠缠她,母亲要不到钱,就跑到雇主家里去闹,到她公司去散布谣言,污蔑自己的女儿跟有妇之夫不清不楚。

为了替要不到钱的母亲出气,弟弟把她打的鼻青脸肿。

生病了,大女儿不愿意管,小儿子没钱,就去折腾老二。

她说,从我离开家的哪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对于这个家,我只做两件事,那就是只管父母的病与死,其他都与我无关。

母亲病了,她只找人出钱,谁愿意陪就陪,没人陪就算了。

父亲去世,她给办的风风光光。

什么姐弟亲情,都与她没有关系,等母亲也走了,大家就成了陌生人。

看过这位女生的经历,很是让人唏嘘,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这一类父母的想法,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偏要分出一个三六九等。

难道真的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还是说人性本身就是这样。

当然,像是文中主人公这样极端的例子应该还是少数,父母的偏心在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觉得。

就像是大的孩子在跟小孩子争某个玩具,或者在吃什么零食,父母总是习惯于让大的去让着小的。

理由不外乎就是,“你是姐姐(哥哥),让着弟弟(妹妹)不是应该的吗。”

“要懂事”,就成了父母对付子女一句屡试不爽的法定。

可实际上,这样的“礼让”只会同时伤害两个孩子,让小的越来越骄纵,让大的越来越不满。

结果就是父母丢失了作为大人的“威严”,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被弄得一团糟。

所有偏心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少有关系特别好的,亲人最后都成了仇人,这就是结出来的恶果。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样的父母从来不会觉得是自己错了,只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会责怪孩子不理解父母,怪孩子不懂事,怪孩子不孝顺,怪孩子付出的永远不够多。

看到有位网友留言说:

我妈对我姐的溺爱跟对我的刻薄,哪怕是如今三十多岁,一想到还会掉泪。
甚至我经常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要不然亲妈怎么会如此嫌弃我,用最恶毒、最脏的话来攻击我。”

有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里受到的伤害,以至于不敢要孩子,怕自己做不好父母这个角色。

有的人在被父母贬低、谩骂、殴打中长大,变得怀疑自己,变得恐惧、仇恨社会,最后成了一个他最不想成为的坏人。

这一切,都源于一碗水而已。

这碗水,也许无法做到绝对的端平,可是作为父母来说,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有选择性的去区分对待,才是成熟的表现。

樊胜美的悲剧,在于家庭教育和人性的失败,而事实上,子女固然被伤的体无完肤,父母也不会有多么好的结局。

这当然不是什么“善恶终有报”的封建理论,这是“上行下效”的必然结果。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到最后都会回馈到父母身上,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