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张智娟出生在云南漾濞县一个多民族家庭,13岁那年,父亲突然因病离世,原本幸福的5口之家,突然少了顶梁柱,家庭生活变得极为困难。父亲的离世让年幼的张智娟从小就立志要学医,去救治病人,特别是像父亲一样离医院很远的、山里的病人。1991年,张智娟如愿考入县职业高级中学医护班学习。毕业后,她回到高发村,在小学边代课边行医,后来成为一名专职乡村医生,圆了儿时的医生梦。

扎根乡村,坚持为民解难为己任

成为乡村医生以后,村民的健康成了张智娟最大的牵挂,只要村民有需求,她都不分昼夜、不计得失、随叫随到,为乡亲们悉心诊治。

200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凌晨3点,张智娟接到了离家7公里的一个村民的紧急电话,一名彝族妇女难产,情况十分危急。那时,怀孕8个多月的张智娟,拖着笨重的身体,生怕家人担心,她悄悄起床打着电筒,一个人走了1个多小时的夜路赶到现场,幸运地救下了这对母子。张智娟回忆那晚,天特别黑,下着雨路特别滑,几公里没有一户人家的崎岖山路,平时都特别害怕,可是想到生死一线的难产妇女,她便义无反顾,克服了恐惧。“难产、急产……这些年碰到的各种紧急情况太多了,没有来得及一一记录。”迎接新生命,已成为张智娟多年村医生涯的一件“寻常”事。据不完全统计,她接生过的婴儿至少有80多个。

勤学苦练,不断增强本领为民服务

面对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张智娟不断更新自己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每次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她都积极参加,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张智娟还不断学习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开展中医理疗服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张智娟运用所学创建了全县首个位于农村的中医理疗室,将想法付诸行动。“因为在我们这里医疗条件有限,‘治未病’的观念更需要向大家普及,这一块,中医可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张智娟说,“村民们从‘不理解’到‘尝试后受益’再到后来‘帮忙宣传’,这个过程挺不容易!”

一传十,十传百,来理疗的村民一天天多了起来,中医理疗室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就连外村的乡亲们都慕名而来了。

2023年高发村建成了220平方米的中医馆,被大理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大理州中医药管理局授牌“大理州示范中医阁”。张智娟始终以勤勉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做好一名基层医生的职责,用专业和温情守护一方健康。

张智娟始终以热情服务妇女为己任,经常走村入户去了解乡村妇女的疾苦和所需,以不同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妇女群众学习,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真正发挥好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娘家人”作用,让每一个女性都努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撑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半边天”。她不仅关注群众身体健康,也时时关心群众心理健康。在做好支部书记和妇联主席工作的同时,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宣传到基层一线,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讲给群众听。

这位会说彝、汉、白、傈僳四种语言的少数民族妇女,扎根乡村近30年,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用平凡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中。张智娟付出的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一片爱心,得到的也不仅仅是群众的赞誉,更重要的是群众的信任和生命的托付。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让张智娟的内心很激动,“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觉得,我只是在尽心尽力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力所能及为老百姓服务,从来没有想过要获取什么荣誉。”张智娟表示,自己很庆幸生长在这么好的年代,一路走来,感恩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她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能更好地去做更多服务百姓的事情。“我会把这份荣誉当成鼓舞我继续前行的动力,认真研究医术,全心全意做好我的工作,服务好百姓,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尽我所能。”

云南网记者孙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