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次站在纺织机前,赵利不会想到,10多年后的今天,她会成为淮安挡车工行业的操作冠军。12年如一日,孜孜追求、勤学苦练,这个文弱女工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每年为公司省下数十万元。不久前,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织布挡车工是一个劳动强度很高的工种,三班倒、噪声大、休息时间少。刚进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时,面对机器轰鸣、转子飞旋,赵利一度不被看好。“小姑娘看着瘦瘦小小的,能坚持下来吗?”同事为她捏把汗,赵利却目光坚定、信心满满,“万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肯吃苦,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挡车工的基本功是“机下打结”,俗称“接线头”。练习时,需要技工不断把线头弄断,接上,再弄断,再接上,如此反复。为尽快把技术练好,赵利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别人接线头100个,她接200个,别人练1小时,她练2小时。有时为了练好一个动作,她不厌其烦地练上数百次,边练习边揣摩,时间长了,手指被软软的棉纱勒出了痕迹,而动作要领则牢牢印刻在她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一年时间,赵利就从行业“菜鸟”成长为技术骨干,产品质量稳居同工种前列。“要达到她这个水平,别人至少要三年。”当初质疑的声音渐渐消散,大家都对赵立刮目相看。面对夸赞,赵利不自满、不止步,而是孜孜以求、不断进步。如今,她操作机台下的正品率每年在99.7%以上,毛巾产量年均达187吨,不仅在公司遥遥领先,在国内同行中也处于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益求精,熟能生巧。为提升生产运营质效,2019年,赵利通过多次试验,探索出“穿经与接经”改进方法,使织造接头盒改品种时间减少2小时/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机台利用率,年创造效益30多万元。赵利还积极协助车间编写《挡车作业指导书》,其总结的《浆缸盘头在机处理法》被车间引用后,使车间正品率平均每年提高1%以上,机台效率提高10%以上,被公司评定为优秀操作法。“能吃苦,爱动脑,她是公司的一块宝。”谈起赵利,公司领导直竖大拇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赵利会复盘和总结操作经验,传授给新入职的同事。在她的帮助下,挡车工种新进员工培训周期由三个月减少为一个月。近五年来,赵利培养新员工达21人,学员们成长为中坚力量后,仍经常向“赵师傅”学习取经,“赵老师点子多,遇到问题找她,准错不了。”在许多新同事心中,赵利是车间的“定海神针”。

在无数次高难度、高标准的历练下,赵利锻造出了一支行业铁军。她们组队参加多次纺织行业操作技能大赛,以赛代练,对照提高。每次比赛前,赵利会组织参赛人员讨论操作方案,逐项验证效果,方便同事赛前练习。2019年11月,淮安市纺织行业第五届操作技能大赛中,赵利领衔公司9名参赛员工,包揽了挡车项目的前九名,她本人更是获得冠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利出色的工作业绩,不仅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可,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同。她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淮安市操作能手等荣誉称号。不久前获得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更让她受宠若惊,“我做的事太小,给我的荣誉太大。”赵利说,这份荣誉不仅表彰自己,也激励着更多的产业工人和技术能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淮安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智慧和力量!

融媒体记者:王舒

通讯员:蒋蕖 陈文姝 万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