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在探索宇宙深处的神秘领域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据《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的公开观测数据,通过独特的快速折叠算法搜索方案,成功在球状星团M15中发现了两颗长周期脉冲星。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球状星团脉冲星演化的新路径,也标志着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球状星团,作为宇宙中最古老的天体系统之一,一直是天文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这些由自引力束缚形成的高密度恒星集群,承载着数十亿年的演化历史,其中的脉冲星更是科学家们探寻宇宙秘密的宝贵线索。脉冲星是一种特殊的天体,它们以极快的速度自转,并发出强烈的射电脉冲信号,通过捕捉这些信号,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星团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以及星族合成路径。

在此次研究中,由之江实验室天文计算研究中心的周登科博士和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领衔的团队,运用先进的算法和“中国天眼”FAST的强大观测能力,成功在球状星团M15中发现了两颗自转周期分别约为1.9秒和3.9秒的长周期脉冲星,命名为M15K和M15L。其中,M15L更是成为了目前已知自转周期最长的脉冲星,这一发现无疑为球状星团脉冲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演化模型。他们认为,M15K和M15L在早期可能处于双星系统中,经历了短暂的吸积过程。然而,随后它们与其他天体的相遇破坏了原有的双星系统,使得失去伴星的脉冲星逐渐演化成了长周期脉冲星。这一模型不仅为我们理解球状星团脉冲星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也展示了智能计算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表示,这一发现揭示了球状星团脉冲星的一种新的演化路径,FAST的观测数据正在系统性地改变我们对于球状星团脉冲星的认识。这一突破不仅证明了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天文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韩占文对此次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一发现有望填补球状星团中脉冲星族群的空白,对于理解球状星团中脉冲星的形成过程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随着更多类似发现的涌现,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展望未来,随着射电天文领域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智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我们会在揭示宇宙奥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次发现的成功,不仅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全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一次重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天文学研究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宇宙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