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距离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在全球经济的大棋盘上,老美的每一次落子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最近,美联储的加息与降息之争,就像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让人目不暇接。3月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番话让市场沸腾了。他表示,如果经济形势持续向好,那么今年某个时候开始放松政策限制。

这番话一出,市场立刻将其解读为美联储即将降息的信号,甚至有预测认为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高达70%。人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降息利好做准备,然而,风向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

近期又有消息称,美联储认为经济形势大好,可能会推迟降息,甚至不再降息。这一转变让原本板上钉钉的6月降息概率骤降至不足50%。市场情绪随之起伏,一会儿对降息充满期待,一会儿又担心降息成为泡影。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人不禁质疑:国之大事,难道真的可以如此儿戏吗?但如果你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背后的博弈远比表面看起来的复杂。美国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是就业率和通货膨胀。鲍威尔所谓的“预期”,即是在就业率保持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稳步降息。

然而,3月非农就业数据的发布,却让这一切变得扑朔迷离。原本预期增加的20万就业人口,实际数字却高达30.3万。这一数据给了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理由,似乎可以无限期地推迟降息的步伐。

但是,这份数据真的可靠吗?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包括老美内部的费城联邦储蓄银行。他们的最新报告指出,美国劳工局发布的就业数据存在严重失真,2023年就有80万个新增岗位被高估,而2024年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增加。这无疑是对劳工局数据的直接啪啪啪打脸,也让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走向更加迷惑。

那么,加息派和降息派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加息派认为,继续保持加息能够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维持高就业率,同时降低通胀。而降息派则认为,如果不降息,美国将承担高额的利率负担,最终可能压垮政府。双方都有自己的数据支持,但背后的真实动机却让人深思。

其实加息也好,降息也好。老美那点小算盘我不说大家也都懂,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罢了,加息可以不断忽悠外国公司收割,降息可以带着美金去外国收割。不过就是看自己的派别擅长哪一种就支持哪一种罢了。

老美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在加息或降息上纠结,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推动制造业回流,解决就业和通胀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老美的那些,精英们难道不懂吗?或许他们比谁都清楚,但在现实政治的舞台上,往往更多的是权力和利益的博弈。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王朝末世,当外界已经混乱不堪时,朝堂上的官员们却还在为个人的得失争吵不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愿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