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空旷苍凉的背景下,一支队伍在向北行军,队伍最后面是两条龙,被士兵牢牢束缚拖着走。

这幅图简单又意味深长,稍微懂点历史之人,就知道这背后对应的历史事件是“靖康之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取宋朝首都东京,东京城里的金银珠宝被抢至一空,并掳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王公大臣共三千余人北上,北宋宣告灭亡。

“靖康之难”是当时很多人心中最大的耻辱,为了雪耻,无数仁人志士投身疆场,矢志不渝。

当时25岁的岳飞,就是其中之一。

岳飞,字鹏举,从小修文习武,皆有所成,双十年纪他投身军伍,凭借自身才能,很快就成长为优秀的将校。金兵南下后,岳飞在老将宗泽麾下。

宗泽非常欣赏岳飞的才干,他夸岳飞“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并把他视为子侄,授岳飞以用兵作战图阵,军事理论。

当时宗泽军队与金兵作战13次,每战岳飞都奋勇争先,以军功迁修武郎。

赵构在应天即位后只思避战保命,不思收复河山,岳飞见状不顾官卑职低,披肝沥胆“上书数千言”后触怒龙颜,被革职查办。

但岳飞抗金之心不改,直接奔赴抗金最前线大名府,投奔了招抚使张所,受到重用。

但朝廷骨子里一直是主和,所以主战派并不好受,年近古稀的宗泽也在三声“过河”中含恨而逝。

岳飞秉承了宗泽的遗志,一直在战斗,十几年来,从一个毛头小子,逐渐成为了威震四方的岳将军。

他率领的岳家军,也打的金兵魂飞胆破,一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国土。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却罢免主战派宰相赵鼎,重用主和派的秦桧去和金国议和,并且达成了取消“宋”之国号,每年纳贡送钱等屈辱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朝朱紫皆是主和派秦桧的拥甭,一心主战之人,不是被贬,就是被杀,岳飞自然被压制和排挤。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眼看着大好的抗金形式就要付诸东流,岳飞吃不好睡不着,在一个失眠夜里,内心极其苦闷之下写出《小重山》一词。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不同于《满江红》一词的壮怀激烈、慷慨激昂,这首《小重山》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岳飞当时内心壮志难酬的苦闷,可以体会到他知音难觅、孤掌难鸣的孤独。

词的上阕主要写景,来表达作者幽思深远的情状。

“昨夜寒蛩不住鸣”,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寒蛩”鸣叫之声越是响亮持久,越显得此夜更加深沉寂寥。

寂寥的晚上,只有蝉鸣这么突兀的声音,所以惊醒了已经入梦的词人。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里“千里”二字落笔,不难推测出词人刚刚的梦境,是在抗金前线与金人奋力厮杀。

身在后方,心在前线,连睡觉都战事国事,此一句词人深切的爱国情、深重的忧思可见一斑。

词人心事重重,被惊醒后自然辗转反侧无法再入睡,便索性起身走走散散心。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醒来后一个人在台阶上来回的走来走去,夜深人静,陪伴他的只有帘外那几抹朦胧的月光。

这里又是“绕”,又是“独”字,可见岳飞此时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那岳飞内心为什么这么苦闷?下阕开头三句就给出了答案。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国家被金兵所破,家乡也被金兵糟蹋,我从军就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故土,为国建功立业,再次回到家乡。

可几十年竭尽心力的坚持努力,自己青丝到白发,这个目标还是遥遥无期,心中如何不愁。

“阻归程”这里也暗中在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

一想到主和派媚颜卑色、屈辱媾和葬送大好河山的行为,词人就非常痛心,非常的忧愤。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腔忧愤自然想要找个地方发泄,想找人倾诉,只是可惜知音太少,即便将琴弦弹断,也无人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最后15字,它引用了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很好的表现出了岳飞当时故乡难回,大志难伸,无人能懂、势单力孤的无奈局面,至今读来仍是万千悲凉。

全词沉郁低徊、曲拆含婉、情景交融,道尽岳飞心中悲凉的同时,也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因而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