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原因是追责问责泛滥!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只有上级追下级的责,没有下级追上级的责。基于这种情况,上级可以把自己的职能职责下放,使用督察加追责两个大棒,追着赶着让基层公务员干活,自己可以落个清闲自在。

基层公务员只是离群众更近的普通人,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有限,即使有真心为民的想法也很难变现,甚至上级明知道安排布置的工作无法完成,还是要硬压下来。

美其名曰“属地管理”,动辄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追责问责,让人压力山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公务员是身处最底层,却要求完成市长县长才能完成的活儿。

最典型的就是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一票否决,一旦地方上出现了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必然要有人承担责任。

像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小学生寒暑假防溺水等等工作,基层都是第一责任人。发展到后来,安装各种APP、妇女“两癌”筛查等临时性的一些工作,都成了考核的任务和指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避免被无辜追责,官僚主义自然派生出形式主义,于是基层只能轰轰烈烈走形式,认认真真做表面工作,反正一天忙到晚。

只要形式走到位了,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在考虑范围,也细究不来。

因此导致基层公务员每天干了大量的工作,忙忙碌碌,十分辛苦,却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不肯买账。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釜底抽薪的办法只能从优化追责问责做起。

理清职能职责边界既然设置了上下层级关系,编办和组织部门也明确了各级的职能和职责。上级有上级的职责,自己首先要履行好,不能一股脑儿甩锅基层。

下级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从和落实,上面如何安排,下面便如何落实,安排不合理、不到位,结果一定是难以落实的。

除了垂管部门,一般来说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督办检查。这就要求首先业务指导要到位,督办检查的时候也要提醒督办到位。

如果基层没做好,需要挨板子,那就意味着上级部门指导督办没做到位,上下两级应该一起挨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制定考核细则每一年上级对下级的年终考核,那细则都是密密麻麻好几页,小到会议召开了几次,有没有照片和总结,大到专项行动组织了几回,应急演练是否开展,每一小项多少分,不可谓不详细。

但最终是否按照这个细则逐项勾选打分,最终如何考核排名,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主打一个人情关系。

要说这些指标能给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很难说清,毕竟我们长年累月干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实际给百姓带来利益。

科学制定考核细则,除了让指标更加可量化以外,应该增加更有有益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指标,减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考核。

谨慎使用追责问责手段追责问责是管理干部的手段,懒政庸政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乱政行为确实需要大力整治,需要启用追责问责的手段。

可是,看看实际,真正被追责问责的都是那些“牵连犯”,比如说,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一大批可能“无辜”的人受牵连,被追责。

并非是他们履职不到位,只是因为有了人员伤亡,需要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

给予一定的容错纠错空间实际上,基层公务员可自我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有一些具有创新意识,想要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干部,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却囿于体制的条条框框,不敢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

给予基层干部一定的容错纠错空间的说法提了很多年,中央也多次下文件鼓励基层公务员大胆干事创业,真正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检验。

基层公务员忙成狗,最主要的原因是天天围着上级追责问责的指挥棒在转,用形式主义来应对官僚主义,做了大量无用功,却没有实际为群众解决问题,所以才造成基层公务员很忙,百姓却不买账的局面。

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现状,从理清上下级的职能职责,科学制定考核细则,谨慎使用追责问责手段,给予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一定的容错纠错空间,相信多管齐下,一定能逐渐改变目前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