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分享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经历了无数次挫败和遗憾,度过了许多痛苦难熬的时刻,曾一度质疑人生的厚度、生命的意义。我又把《活着》翻出来看一遍,翻看这本书时我是彷徨的、犹豫的、纠结的、痛苦的,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就坚定了,必须坚持下去,天亮之前那段是最黑的,坚持下去天就亮了,常读常新,这就经典作品的特点,永远能给人答案。

汇川区司法局高桥司法所所长刘莉

《活着》讲述了福贵出生在大户人家,然而却因为年少好赌,输光了所有家产。从此,福贵的悲惨人生由此开始,他一生经历了七次生死离别,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最后只剩下自己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在我看来,福贵的一生仿佛是看不到尽头的苦难,而余华似乎早已料到读者的想法,于是他在自序里写道:“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小人物无法对抗时代的碾压,更无力改变命运的安排,他承受着,也忍受着,然后活下去经历了这一切的福贵,在最后悠悠地赶着老牛福贵耕地,说着:“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苦难终会过去,因为活着。

初读《活着》是在年少时,从爷爷的书桌上看到随手翻读了起来,我会惊叹于富贵“四下无人,老牛作伴”的惨境,这是年少的我初读《活着》的感受,爷爷说我还小,在苦难的世界里,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年少的我不理解爷爷的话,觉得苦难就是 苦难,何来意义。 后来慢慢长大,高中时,妈妈在看《活着》的电影,我又把爷爷那本《活着》翻出来,青春期的敏感和多愁善感再读《活着》我会心痛,大概是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是蝼蚁,谁又苟且偷生”,当时久久无法平静心情,一个接一个悲剧像一记记铁锤砸在我背上,让我头晕目眩,无法呼吸。 到后来读大学、工作,这本书便成为我的枕边书,我已不再感叹福贵的遭遇,我会思考,何为活着。 那么何为活着呢? 活着是过好每一天,吃好没一顿饭,这本来就是属于生命该有的力量。 《活着》就这么陪伴着我度过春夏秋冬。

在过去几天走访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了解到她读大学的儿子因为各种原因,面临截肢的风险,当时的我很震惊,她来司法所报到从来没有谈过这些,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请假外出,同样作为一名母亲的我,能理解她的那种焦急和痛心。她现在还尽力的维持早餐店的生意,带着儿子到处求医,好消息暂时可以保住不截肢。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淡然的说出这些,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一个普通人短暂的缩影,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哪怕生活经常不如意,但也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在艰难困苦中仍然选择继续前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老人拼尽全力捕获了鱼,但是命运并不垂青他,他一路与鲨鱼搏斗,费尽了所有力气,最后只剩下一具鱼的白骨,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说:我们应该找一个更大的锚,我们应该把船弄得更结实一些,我们应该多带一些淡水,我们可以再次出发。一个人无法被打败,因为不可能认输。

《活着》这本书有这样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咱们攒钱,等鸡变成了鸭,鸭变成了鹅,鹅变成了羊,羊变成了牛,富贵家就富起来了。”我们应该是可以养得起一只鸡的,我后来应该可以养得起一只鹅,我后来应该可以养得起一只羊,再后来,我于是就有了一头牛。他改过自新认真生活的决心从未动摇。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度过自己的一生,充满了浪漫,即使明天就是这个星球的毁灭,但我门前仍然有半亩花田这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来源:汇川区司法局
终审:李克炯
复审:黄 艳

初审:陈 睿

编辑:罗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