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日本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力远远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强,很多人之所以会有一种日本只有汽车产业苟延残喘的刻板印象,其实就是因为日本主要工业出口产品中只有汽车满足了日本这个1亿人口体量工业强国标签所对应的产能,其他的几乎日本所有产业都没有达到合格的产能。这里面能举的例子就太多了:

比如,熟悉的索尼PS5,因为索尼第一方游戏比微软第一方优秀的多且索尼生态做的比微软好的原因,所以索尼PS5的市场需求远大于微软Xbox,如果PS5能开足产能,早就把Xbox摁在地上锤了,然而,这都几年了,PS5依然产能严重不足,价格就贵,拥有PS5主机的依然不多。

比如,曾经尔必达与三星的内存价格战,索尼与LG的面板价格战,松下与三星LG的锂电池价格战,五一例外,日本输给韩国全都输在产能不足,市场铺不开,价格降不下来,本来韩国落后日本技术一两代的产品靠着庞大的供货量和不错的性价比后来居上的例子不要太多。

比如,日本军工,贵的要死,之所以这么贵,就是因为产能,产能太少了,十年时间10式坦克一共生产几十辆,F2B战斗机一共生产几十架,10式坦克性能绝不比韩国K2坦克差,F2B战斗机性能更是碾压韩国KA50,然后没用,产能低,交付效率慢,价格高昂,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日本是一个工业产值高,但工业产能一般的国家,之所以产值高,是因为技术附加值高,利润高。日本工业产能总是上不去最大原因有三个——

第一,日本作为一个区区1亿人口的国家,居然学习中国搞全产业链,除了军工之外,日本几乎是一个拥有全工业细分门类的国家,日本工业体系完整度至少是韩国的6-7倍,日本出口占GDP比重只有20%,与中国的18%几乎在一个水平,而韩国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几乎与中国一样,绝大多数工业细分产品,上中下游全部通吃,除了自然资源需要进口以外接近自给自足,而韩国属于高端的来料加工再出口创汇了。但凡事有利有弊,日本不是中国,没有13亿人口,日本有限且老龄化严重的人口被门类繁多的工业产业给分散了,具体到各个工业产业里工人尤其高级工人就严重不足了。

第二,日本企业的理念问题,日本企业普遍都是重技术,轻生产,大量研发成本投入技术开发里,但生产端流程优化和产能扩张的投资就很少了。且日本人骨子里惧怕风险,尤其害怕大规模投资扩张产能,因为一旦投资失败,这些重资产意味着血本无归。所以他们喜欢求稳,小规模试产,花个好几年时间观察市场反应,随着国际层面上或者企业自己的技术成熟,一点一点扩大产能,就跟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添油战术一样,他们永远做不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面对利益诱惑时好赌但又不敢梭哈,没有韩国企业那种魄力。

第三,日本文化里的“工匠精神”,日本很多家族传承的小企业,是非常抗拒工业化生产的,他们习惯了手工技术的精雕细琢,以及通过人为制造稀缺和赋予价值(吹牛)来抬高溢价。这一点日本与很多欧洲国家差不多,搞的越精细,越小巧,越稀缺,越能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