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庄严宣告:“中国人已战胜敌人,改变旧有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同胞真正站起来了!”

这里,“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从历史上来看,夏商周到元明清,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各自的国号,“中国”这个词只是非正式称呼,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才被用于正式简称。

然而,“中国”这个词历史渊源深切,其内涵丰富多样,影响十分深远。不过很多人好奇,“中国”这个词什么时候最早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镇馆之宝“何尊”就给出了答案,它的样式精美,浮雕纹饰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何尊地部刻有十二行铭文,共计一百二十二个字,记录着周朝真实的历史事件,且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明文记载。

尽管何尊名气没“四羊方尊”响亮,精美程度不如曾侯乙尊盘,也没有司母戊鼎、敦化大鼎这么庞大的体积,却因“中国”这两个字显得格外珍贵,不仅是镇馆之宝,更是镇国之宝,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因此早就被国家列为禁止出境文物。

四羊方尊

然而,如此国之重宝,它被发现的经历却十分曲折,先是被贱卖到废品站,又被工作人员赎回,但十年后才被专家重视起来。

青铜重宝的“偶然”出土经过

1963年8月,陕西宝鸡贾村的村民陈堆,因家里比较穷,四处奔走乞讨,他和妻子张桂兰刚从宁夏固原逃荒来到了老家宝鸡,因太穷连房子都没有,只好租借在隔壁邻居陈乖善家的后院里,每天依靠挖野菜充饥。

此时正值夏天,野菜比较多,因此陈堆和妻子并不需要担心没饭吃,但长期吃野菜,肠胃受不了了,陈堆尽管还很年轻,却经常闹肚子,半夜也会频频上厕所。

8月的一天雨后,因当地下了一场大雨,陈堆夫妇无法外出寻找野菜,白天只好将就寻找一些糠菜充饥,尽管难以下咽,但当时那个年代可没这么多讲究,不吃饭就要饿肚子、没力气,时间长了就得死人。

一场大雨过后,陈乖善家后院有一个黄土崖子,因雨水的冲刷,结果被冲塌,但陈堆夫妇在屋子里一天,并没有察觉什么异常,也没有太关心此事。

到了夜里后,天气终于放晴,月亮也很快出来,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大地,使得夜间如同白昼一般。

因白天吃了难以消化的糠菜,结果陈堆的肚子又开始闹腾,半夜他连忙起身来到后院的厕所方便。

因厕所和黄土崖子在一起,陈堆这才发现土崖子已经被雨水冲塌,但他定眼一看,发现土崖子上有两道幽绿的光线,看上去十分诡异。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依旧比较落后,对“鬼神”依旧深信不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堆自认为见到鬼了,他立马慌乱了起来,草草方便后提着裤子就往屋子里跑,背后一身冷汗。

到了屋子里,他连忙喊起正在熟睡的张桂兰,说:“不得了,不得了,我们家后院好像招鬼了,刚刚我在蹲坑,总感觉有个鬼脸瞅着我,两个眼睛瞪得老大,冒着绿色的光芒,差点把我吓晕过去。”

张桂兰刚被喊醒,听了丈夫这么说,就骂道:“你是不是喝多了,大半夜说胡话,寻我开心呢?哪里有鬼,有鬼怎么没把你抓过去?”

正在说话间,陈堆连忙钻进被窝里,浑身直打颤。张桂兰感受到丈夫颤抖的身子,知道他并不是在说谎,就嘲笑他太胆小,一个大男子汉竟然吓成这样。

然而,陈堆并不听张桂兰的吐槽和嘲笑,反而是缩在她的身旁,催促妻子赶紧起来烧纸钱,将那只鬼送走,不然全家都不得安宁。

张桂兰胆子比较大,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她当家,她偏不信世上有鬼,说:“哪里有鬼,你怕什么,要有鬼,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来敲门?我看你是背着我做什么坏事,心虚了吧?”

陈堆此时依旧心惊胆寒,一想起刚刚的场景就毛骨悚然,反复强调真的有鬼,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就在自己身边,不可能看错的,自己这么年轻,难道眼花了吗?

张桂兰认为,人的病多半是被吓出来的,丈夫本来身体就不好,看花眼很正常,人在虚弱时总会胡思乱想。可能丈夫精神上中了邪,受了刺激,把黑的说成白的,红的说成绿的。

紧接着,张桂兰就给丈夫陈堆进行可破,说:“毛主席一直教导我们要破除迷信,不能轻易相信鬼神,要树立新思想、新观念,这样才能建设新中国。”

然而,此时的陈堆根本就停不下妻子的唠叨,他的精神确实受到了刺激,脑袋已胡思乱想,根本不受他控制。张桂兰用力拍了拍他,又用脚踢了踢他,这才让他回过神来。

偏偏就在此时,陈堆肚子又疼了起来,此时他却不敢外出方便,但不方便难道要拉裤子里?但陈堆不管,就是不想起来,张桂兰生怕他拉床上了,好说歹说才让他起来。

张桂芳提出陪着他一起去后院的茅坑,这样人多势众,就算真的有鬼也不敢轻易冒犯,说不定会被吓跑。

陈堆听了后,这才壮了壮胆,和妻子一起朝外面走去,妻子手里还拿着一盏灯照明,陈堆为了护身,又找到了一块木板防身。

到了茅坑后,张桂兰站在丈夫旁边,抬头朝着崖背上看了过去,果然发现一双绿森森的“鬼眼”,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是阴森恐怖。

结果这一次不是陈堆被吓到了,张桂兰看了后,立马惊叫了一声,紧接着拔腿就跑,手上的煤油灯也被丢到地上,转身来到了屋子里。

丈夫见状,自然魂都吓掉了,裤子都没提就跟着跑到屋子里,夫妻两人一惊一乍,到了被窝里依旧惊魂动魄。陈堆连忙让妻子烧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希望“鬼”能抓紧离开。

就这样,夫妻两人一夜无眠,还点起了平时舍不得用的煤油灯,两人不敢睡觉,生怕睡了后“鬼”就会进屋子里,直到天亮后,两人这才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醒来后已是大上午了,此时大家都已经出来忙碌,陈堆夫妇自然也不用再害怕。不过因土崖子塌陷了,如果不将其清理的话,一场暴雨下来,可能水就会在此积攒下来,到时候就连自己居住的房子也会有危险。

因此在妻子的督促下,陈堆拿着一把锄头,又找来了梯子,朝着土崖子上走了过去。因都是泥泞的土地,修复土崖子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再加上天气炎热,陈堆很快就热得满头大汗,但看着塌陷的土崖子被他一点点清理整平,内心也变得十分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快要清理完成时,他突然在土里发现了两个铜钉子。陈堆联想到昨天夜里的两道绿光,再看看锈迹斑斑的铜锈,他这才知道所谓的鬼眼竟然是这两个“铜钉子”。

想到这里,他又气又笑,连忙挖了下去,清理周围的泥巴后,这才挖出了一个青铜器。不过老实巴交的陈堆,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何物,看着它看上去十分破旧,连忙让妻子端来一盆水进行清洗。

张桂兰看了看,以为只是普通的坛子,可将其清洗后,才发现它长相比较怪异,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就将其搬回屋子里,闲置在一个角落里。后来,张桂兰又将家里的烂棉花塞到其中,谁曾想却招来了老鼠,还在其中繁殖后代,生了一窝窝小崽子。

“何尊”被贱卖到废品站

然而,陈堆本以为回到老家,能够吃上饱饭,可惜当时的年景不好,庄稼产量不高,自己还租着别人家的房子,日子过得更是心酸,到了第二年更是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此时的陈堆和妻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每天都要想着怎么度过,有时候一连饿上几天,头晕脑胀,最后连野菜都挖不到多少。

张桂兰提议,不如回到她的娘家固原,至少不会饿着几天吃不到饭。因陈堆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医术,懂点看病的皮毛知识。

当年在固原时也给了不少人看病,他看病也不收钱,因此积攒了好人缘,至少人家会时不时送上野菜、红薯棒子,再不济野菜也比家乡多,毕竟宁夏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就这样,陈堆夫妇将家里的东西简单收拾了一下,这才看到从土壤中挖出来的青铜器,因青铜器个头大还重,一路奔波自然是不可能带上这个东西。

临走前,陈堆将这个东西交给了老哥陈湖,希望他能帮自己保存一下。当看到青铜器里的一窝老鼠时,陈堆直接乐了出来,人都没好日子过,要为生活发愁,没想这老鼠倒是繁殖了一窝又一窝,过得很是滋润,就这样,这些老鼠崽也成为兄弟俩的食物。

1965年,宝鸡贾村的粮食年景不太好,收成比较差,再除掉公粮根本就剩不了多少粮食,结果当地的百姓生活更是艰难,此时的陈湖正受着没饭吃的苦恼,全家人跟着挨饿,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认为没有出息,无法养活一家人。

不过陈湖老婆想起家里的青铜器,说:“那玩意不知道做什么用的,盛放粮食还会招老鼠,留在家里占用空间,我看它应该是金属,将其卖到废品站,应该可以卖上几元钱吧?还不如卖掉,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

陈湖听了后摇摇头,这是弟弟临走前交付给自己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卖掉呢?如果他回到家里,问起这件事情又该如何解释?

陈湖老婆一听就急眼了:“还管你那兄弟干嘛,这困难年间,能活下去才最重要,不然只能等着饿死了,孩子这么小,你忍心吗?”

陈湖被老婆的一声声质问说的哑口无言,他开始动摇了,家里没有粮食,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将其卖掉好歹能活下去。

就这样,陈湖趁着自己空闲的时候,将这个几十斤的大家伙背到废品站。不过废品站的老板看到这个锈迹斑斑的铜器,表示需要除锈才行,不然这么多的铜锈压秤,自己不是吃亏了吗?

然而,陈湖大老远背到废品站,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自然不愿意除锈,且除锈后重量减轻,自己也会吃亏。

不过走到另一家废品站后,老板也提出除锈才能卖出去。陈湖这个人比较固执,他认定的事情偏不会改变,就是不愿意除锈,尽管背着这个大家伙很笨重,他还是找了一家又一家。

也正是陈湖的“固执”,这才保住了这件国宝,不然的话这个国宝可就很难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后来,陈堆问了问路,得知群众路上有一家玉泉废品站,工作人员好说话,不讲究,就算有铜锈也收。

他得知消息后,连忙背了过去,来到了这个废品站,老板看了看铜器,又听闻他是贾村人,和自己的亲戚是同村人,知道这个老兄生活不易,背了一天了,因此特意给了他三十元高价。

可别小瞧了这30元,在当时这笔钱含金量非常高,可以买很多东西,一下子就让陈湖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好起来。

专家凑齐30元买回博物馆

当年文物并不像今天受全民看重,在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当回事,也不认为它能换多少钱,百姓们只想着怎么才能吃饱饭,也只有专业的人才知道文物的价值,普通百姓即便看到了,也只是当成废品卖掉,很多国宝都是在废品站中被找到的。

例如迄今发现唯一的人面纹“大禾方鼎”,就是被老农用锄头打成十几个碎片,卖到废品站中,被专家偶然发现才拼接起来,成为绵阳的镇馆之宝。而“何尊”也不例外,它也是被寻宝的专家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一个名为佟太放的宝鸡博物馆干部,他头顶着“右派”的帽子,经常被群众们“批斗”,这让他的正常工作很难开展。

即便这样,佟太放依旧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之上。他知道废品站里经常有一些价值连城的古董,被困难时期的人贱价卖到废品站中。而这些废铜的命运最终是流入仓库中,等待着被融化的命运。

佟太放没事时经常去市区的各大废品站转悠,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器物。时间长了,废品站的老板都认识他了,每次他一来,老板就会主动和他聊起最近收到的废品,并推荐比较奇怪的器物。

当然,老板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能卖出较高的价格,毕竟直接进入化铜炉中很难赚上太多钱。

一天,佟太放逛了玉泉废品站,老板告诉他最近没什么特别的器物,他听了后还是不放心,毕竟废品站老板没有专门学习文物鉴别方面的知识,很难拿得准是不是文物。

而佟太放从小就酷爱文物,也从事过专业的考古知识学习,是陕西文博界少有的人才,他的双眼比较毒辣,被他发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真品。

就这样,佟太放在废品站内四处逛逛,当走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废铜堆前,意外发现了“何尊”,静静地躺在地上,和其他废铜一起,计划今天运走。

佟太放看了后顿时激动不已,尽管仅凭着眼睛很难判断这个器具的年代,但他心里有了大致的猜测,应该就是商周青铜器,如果将其当做废品处置,那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因自己的“出身”不好,即便他将此事告诉组织,也没什么人搭理他,反而会成为被“批斗”的借口。

就这样,他找到了关系要好、政治出身优秀的同事,将此事层层上报给了博物馆馆长吴增昆。

另一面,因废品站当天就决定将这个青铜器敲碎融化,时间不等人,佟太放苦苦劝说工作人员,让他们手下留情,晚几天再砸。为了让工作人员同意,他特意自费购买了两包烟,这才保住了青铜器不被砸碎的命运。

吴增昆听了后果然来了兴趣,要知道博物馆里一直没有收藏青铜器,如果这个东西是真的,那意义可是十分非凡。

馆长通过对铜器的简单描述以及器物上面的纹饰,猜测它应该是青铜器,连忙让经验丰富的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前去鉴定。

王永光接到命令后,连忙出发,来到了玉泉废品站,并找到了佟太放所说的青铜器,在他的鉴定下,确认它是价值珍贵的青铜器。

王永光亮出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是博物馆干部,希望废品站将这个青铜器卖给他们。老板听了后,也没有说什么,表示可以原价卖给他们。

王永光听了后很是高兴,他本以为这个器具五元或十元,没想老板收回来的价格是30元,顿时被老板的人品所敬佩,不压榨农民。

但王永光身上只有15元,佟太放身上也没有什么钱,没办法王永光只能和馆长吴增昆汇报,让其尽快批钱买走。

吴增昆知道宝物价值很高,连忙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凑齐了30元,将这个青铜器赎了回来。

经过专家的鉴定后,发现这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也就是喝酒所使用的,其高为三十九厘米、口径为二十八厘米、重量为二十九斤,因周身图案为“饕餮纹”,因此被专家命名为饕餮铜尊。

存放十年后才被任“国宝”

因这个酒尊是宝鸡博物馆自1958年成立以来收藏的首件青铜器,其意义非凡。馆长吴增昆特意找到了市长,申请了一笔钱,购买保险柜,将该青铜器锁在柜子里,谁曾想这一锁就是十年之久。

直到1975年,国家文物局计划将新出土的精品文物送到国外展览,很快,各地发现的一级国宝纷纷送往北京。

而陕西文博界在挑选本省的代表文物时,认为“饕餮铜尊”图案精美、造型独特,构造严谨,将其送到了国家博物馆。

负责此次展览活动的专家,是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领域的权威鉴识专家马承源先生。因技术有限,宝鸡博物馆并没有对饕餮铜尊进行太精细的除锈工作,只是简单清理其外表,这个铜尊的锈迹依旧比较严重。

但因此次展览是面向全世界,为了能让文物拥有更好的展览效果,因此事先要对文物进行除锈。

马承源年拿到这个文物后,顿时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酒尊吸引住了,他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青铜器底部似乎另有文章,应该有铭文。

想到这里,他立马对这个铜尊进行除锈工作,很快就发现了铭文的笔记。

对一件文物来说,它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时间久远,也在于上面刻着的铭文,其铭文字数越多,越能发现不一样的历史资料,文物的价值也就越高。

因为,历史学者发现,后世历史书籍中对夏商周的记载,和考古发现中的历史记述有一定偏差,且有很多谬误。想要还原真实的历史,必然需要从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寻找,但年限太长,专家可参考的依据除了甲骨文就只有青铜器上的铭文。

在仔细清理下,马承源发现了12行、122字的铭文,其内容涉及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这3大历史事件,和《尚书》中的记载基本吻合,证明这一文献的可靠度,也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历史学家唐兰评价称:“这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且记录成王时代的历史,是最难能可贵的史料,也是考古学上的重大收获。”

不过最重要的是,铭文中指出,周武王灭商后,随即告祭于天,而周成王又迁都洛邑,将其作为天下之中心,也就是“宅兹中国”。

这是对“中国”两个字的最早论证依据,也就是说,“中国”这个概念至少存在3100年之久,不过从铭文上下语境来看,当时它是中间或中央的城池,也就是洛阳,并非是现在的“国家”之意。

因这个青铜器是一个名为“何”的贵族制造,因此马承源先生将其命名为“何尊”。1976年中美关系破冰之初,美国邀请中国组织一批文物展览,并点名让“何尊”参展。

然而,因考虑文物的安全性以及其特别的含义,文物部门并没有同意。为此,美方投保三千万美金,在今天可是2亿元人民币,可见该文物价值有多高。

2002年,何尊成为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马承源先生称赞其是“镇国之宝”,如今珍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向世人证明其独有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