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雍正帝继位后吸取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直到清朝灭亡,符合雍正帝设想的“秘密立储制”在实际上只执行过一次,清朝大多数皇帝都不是通过“秘密立储制”继位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建立了“秘密立储制”,但由于雍正帝儿子少和一系列操作(比如让十二岁的弘历代表他去祭祖),“弘历是储君”在雍正帝继位之初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雍正五年(1727年)弘时死了之后,连朝鲜人都知道弘历是储君了,“秘密立储制”的“秘密”此时已经完全形同虚设。

乾隆帝继位后执行“秘密立储制”,也选了几位皇子。但由于乾隆帝活的时间实在太长,他挑选的几个秘密储君都死在他前面。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帝将皇位让给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退为太上皇。嘉庆帝在乾隆帝活着的时候就继位,“秘密立储制”再次形同虚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猝死于避暑山庄。因为死的太突然并且不在京城,所以大臣在嘉庆帝死后找不到“秘密立储”的诏书。最后是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口头指定嘉庆帝的第二子旻宁,是为道光帝。道光帝是先当上了皇帝,然后才有了“秘密立储”的诏书。

道光帝晚年一直在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䜣之间纠结,两子之间也爆发了不大不小的“夺嫡之争”。直到道光帝的“秘密立储”诏书公布前,包括奕詝和奕䜣在内的皇子宗室和朝廷重臣都不确定储君究竟是谁。正因如此,奕詝(咸丰帝)是清朝唯一通过“秘密立储制”继位的皇帝。

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英法联军赶出北京的咸丰帝死于避暑山庄。因为咸丰帝生前只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早夭),所以长子载淳(同治帝)的继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咸丰帝临死前甚至连公布“秘密立储”诏书这道纸面程序都省了。同治帝继位后,慈禧太后掌握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治帝病死时无子,继承皇位的载湉(光绪帝)是慈禧太后自己在同治帝死后选定的,没有“秘密立储”的诏书。光绪帝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的溥仪(宣统帝)也是慈禧太后在光绪帝去世后选定的。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控制清廷大权后实际取消了“秘密立储制”。

综上所述,乾隆帝的储君身份在继位前就已经实际公开;嘉庆帝的皇位是乾隆帝让给他的;道光帝是先继位后有的“秘密立储”诏书;同治帝是咸丰帝死前唯一的儿子;光绪帝和溥仪则是慈禧太后制定的。在清朝皇帝中,只有咸丰帝是通过“秘密立储制”继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