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给大家讲一个鬼故事:

五一假期我们放五天、但实际上只放一天。

假期前的周日,和假期后的周六,都要调休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假期原来的两天周末,认真算一下。

实际上,说好的五一,其实只放一天。

调休这事嘛,年年吐槽,年年依旧。

关于调休的争论,一直就有,每逢假期也会冲上热搜。

主流媒体和上班打工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现在不是大力提倡要把“消费”这驾马车拉上去嘛。

所以能看到主流声音认为调休拼凑个小长假、可以刺激经济。

这是要把“假期经济学”发挥到极致。

而打工人却表示,调休真的很累,只想要正常工作作息时间而已。

实在放不起的话,就别放了。

调休带来的痛,连马克思都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四种异化劳动的理论。

第一种异化就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相互异化。

意思是劳动不再是财富的源泉,人们越劳动,越富裕的却不是劳动者自己。

由第一种演变出来了其他三种:

第二种、劳动者和劳动行为相互异化:

意思是说劳动行为不再给劳动者能带来快乐,而是枯燥与乏味。

第三种、人与人的“类本质”的相互异化:

意思是越劳动越觉得自己不是人,而是那磨盘上不断赚钱的驴。

当然了,你也可以理解为牛马。

而最后一种异化,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异化,这就上升到阶级矛盾了。

不能细说,因为咱是财经号,所以就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讨论现在调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目前各方面的经济情况来看,堂主个人得出的结论是:

不调休,反而能提振经济。

理由有三。

首先,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我们现在是处于供过于求的产能过剩时期。

根据广发证劵的统计,进入2000年以来,处于企业产能利用率底部位置,有三次

前两次、分别是2008年至2009年,和2015年至2016年。

以及这次自2023年以来,刚好又到了产能利用率周期的见底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能过剩,意味着商品库存积压严重,市场需求不足。

物价总体水平上不去,进而会引发裁员形象。

而通货紧缩压力、严重的还会有经济危机。

不妨来看最新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各省份的GDP数据。

包括了名义GDP增长和实际GDP增长。

看到香帅的金融江湖,做了一个表格,去计算各省的通胀情况。

因为实际GDP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减去通胀。

其中,这个通胀其实说的就是CPI。

可以很清晰看到,CPI增速大于零的,只有六个地方:江苏、山东、上海、北京、海南和新疆。

经济一哥广东、不增不减。

而剩下23个省份,CPI都是负数。

你看,河南和黑龙江甚至都超过-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因为不能叫通缩这个词,我们就用负通胀来表示。

相信不少此刻在看视频的小伙伴会说;

既然是通缩,为什么自己感受的是通胀,而和生活相关的刚性支出却上去了。

我只能说,一个是无形的手,一个是有形的手。

负通胀意味着什么?

其实就是供大于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班是生产端,是创造商品、增加供给的。

而放假是消费端,是购买商品,增加需求的。

如果是处于通胀的情况下,那就是经济过热、商品供不应求。

这时候处于生产端的上班,如果放假多的话,可能会导致生产端跟不上消费端。

对于企业而言,明明是可以卖出更多商品的,却因为放假多而错失了扩大经营的机会。

这对于整体经济,此时放假多,是弊大于力。

可是,如果是处于负通胀情况下,那就是经济遇冷、商品供过于求。

这时候处于生产端的上班,如果还是要调休加班,虽然增加了商品的供给。

但说白了,此时商品是存量时代,实际上这样做也不见得有企业能卖出更多的商品。

相反,在这个关键时刻多放假、不调休,

一方面能从生产端减少商品供给,另一方面又能从消费端去消化现有商品

既消化过剩产能,又促进消费。

这不就是提振经济的正确方式吗?

第二,调休对于旅游业的实际增长率,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

果壳报道说:

根据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调研显示,自1999年“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其实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换言之,调休对旅游业的促进、只是一种“黄金幻觉”。

1999年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这20年期间,中国国内旅游行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达到16.88%。

看上去,数据是不错。

但实际上,把时间维度展开、你会发现这期间的旅游收入增长率、是没有显著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通过调休创造出“黄金周”,真实的经济情况是:

只是让大家把消费时间、集中在“黄金周”而已,

对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看到彭拜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川川教授。

教授也说了:消费总量是不变的,若是能均匀分散到全年,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假期幸福感都会有莫大帮助。

第三,调休是为了刺激消费,而影响消费,从来只有一个,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如何去看旅游消费的真实情况,不能只看总的消费数据,还要看两个数据。

一个是人均消费情况。

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单看总的数据,是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2024年春节的国内旅游人均每日花费为166元,比去年春节的174元下滑近5%。

且对比2023年国庆、2024年元旦这两个节假日,国内旅游客单价出现了三连跌。

而对应人均消费情况的,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另一个数据是消费年龄的组成。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旅游绿皮书》说:

老年旅游占市场旅游总额的20%左右,并且呈现需求旺盛、不断攀升的趋势。

这个情况其实是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已经开始在旅游市场崭露头角了。

所以,与其盯着打工人调休。

还不如不调休,多放假,

这样还能让有钱有闲的退休老年人,带着家人出去旅游,去创造消费,提振经济。

这难道不比“调休”更有效吗?

消费的前提、是得有钱,

谁有钱,那就让谁多消费。

谁没钱,那就提高他们的收入。

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我是堂主,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