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新公开曝光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例,透漏了5种正在严查的涉税违法行为,纳税人应注意规避相关涉税风险。具体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网络主播群体偷逃税行为

又有网络主播偷税被查,连补带罚80多万!天水税务局稽查局通过精准分析,发现网络主播杨某奇涉税偷税,于是对其展开税务检查。经查:

杨某奇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从事网络直播取得收入,通过不进行纳税申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税等税费共计35.39万元。

最终,税务部门对杨某奇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82.32万元。

网络主播这个行业有多挣钱?或是从这个税务稽查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一个甚至完全不知名的主播,偷税都能几十万。收入高,又偷税泛滥的行业,是该严查!

在这里提醒相关从业群体注意:

1、税务部门已经多次强调,针对网络直播行业从业人员的税收监管是常态化的,且不断加强的。态度在这里摆着,还往枪口上撞,被查被罚也是“活该”。

2、先前我们给大家详细聊过,虽然现在金税四期还没官宣正式上线,但是已经发威。详见:多家企业收到税务预警信息!金税四期开始发威,企业可别再大意!

尤其针对网络直播从业人员这类重点监管群体,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诸多预警模型,一旦出现涉税违法行为,很容易被精准定位。因此,别再抱有侥幸心理了,税务合规才是正途。

3、从一些稽查案例来看,对于网络主播从业人员,税务部门稽查的重点行为包括:隐匿收入、应税收入不按规定进行申报纳税、虚假申报、转换收入性质,以及个人的消费性支出在关联企业违规列支等,大家注意规避相关风险。

二、虚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偷税行为

阜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精准分析线索,依法查处安徽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虚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偷税案件。

经查:该企业通过虚构研发项目、虚报研发费用等手段,偷税104万元。最终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80万。

针对违规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了。税务部门多次表示:强对各类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企业的税费服务和税收监管。建议大家在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的时候,注意核查相关条件,确保合法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税案通报中,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打击虚报研发费用骗取税收优惠的工作力度。在这里顺便简单说一下研发费用加计口粗的政策内容:

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44号、财税〔2015〕119号、财税〔2018〕64号等规定,目前,企业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有两类:100%加计扣除和120%加计扣除。

1、100%加计扣除

除特定行业之外,大多数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都可以享受,具体政策内容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20%加计扣除

针对的是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可以享受。

三、向医药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

攀枝花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精准分析线索,联合公安经侦部门依法查处一起向医药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经查:

犯罪团伙控制多家医药咨询服务个体户,在没有开展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向多家医药企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56份,价税合计金额425万元。

目前,犯罪分子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全国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明确了2024年重点打击的5种虚开行为:利用空壳公司暴力虚开,通过虚开手段骗取财政返还、政府补贴,通过虚开手段骗取留抵退税,以及异地虚开和变票虚开。

同时,法释〔2024〕4号,重新明确并规范了虚开犯罪的适用情形和入刑标准。

这意味着,一张大网已经铺开,2024年料将有更多的纳税人、犯罪团伙会因虚开行为,被查被罚,甚至被判刑。

四、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

赣州税务、海关等多部门,联合查办了一起骗取出口退税案件。

经查,赣州市某珠宝有限公司将黄金简单加工为导线等产品后,采用虚假贸易出口、道具循环出口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

最终,该企业被追缴税款1315万,相关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330万。

一直以来,骗取出口退税,都是严查重点中的重点。2024年,税务部门重点打击的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可参考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未据实办理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行为

在事后抽查中,税务部门发现呼和浩特市某医院员工蔡某全,未据实办理2019年度-2021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蔡某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办理上述年度个税汇算的时候,通过虚假填报大病医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等方式,少缴个税。

发现情况后,税务部门对蔡某全进行了多次提醒督促,但蔡某全拒不办理更正申报,于是导致了立案检查。

最终,蔡某全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9.63万元。

关于个税汇算的风险,我们已经多次专门发文进行提示。目前尚处在2023年度个税汇算的办理期限内,建议大家:

1、不要弄虚作假,虚假填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扣除项目。

2、不要隐匿收入,取得应税收入要按规定进行申报。

3、按规定需要办理年度汇算补税的,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个税汇算的申报事项,并及时补缴税款。

4、遇到税务部门的提醒督促,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一定要积极整改,这样代价会小很多。

最后,以上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