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回头路。

但史海浮沉,在“明清交界处”,却有太多的“如果”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努尔哈赤换一种方式对待袁崇焕,有可能清军早已入关;

如果崇祯帝不糊涂行事,杀了袁崇焕,也不可能加速明朝的灭亡……

是的,人人都说袁崇焕就是努尔哈赤的“克星”,但“风水轮流转”,到了皇太极这里,皇太极却成了袁崇焕的“克星”!

同是一代帝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对父子之间,对待袁崇焕虽然看似只有细微差别,但换来的却是不同的结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笔者帮你揭开历史的迷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兵遇见秀才,兵该多苦恼

1644年是一个特别乐意让人记住的年代,因为就在这一年,清军入关,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清王朝的历程。

这一年,吴三桂叛变了,投降了。他亲自带领清军入关,血腥镇压农民军,打进京师,入主中原。

是吴三桂的功劳吗?不,早在26年前,努尔哈尔就已经宣布,他要“反”,“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比如明朝杀害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比如明朝偏袒叶赫部和哈达部;比如明朝强行逼他退耕,庄稼成熟了都不让收割等等等等。

努尔哈赤有充分的理由和准备跟大明王朝决裂,可他偏偏遭遇的是大明朝最强劲的对手袁崇焕。

努尔哈赤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了,威风得很,他不仅割据了辽东,还成为后金的开国之君,可是袁崇焕完全不把努尔哈赤这些丰功伟绩放在眼里。

努尔哈赤感觉自己是骁勇善战的,是忍辱负重的,绝对是个好兵。可是袁崇焕这个“秀才”却要“嗤之以鼻”,这让努尔哈赤非常不理解。

他一个文文弱弱的人,谁给他的勇气和胆量鄙睨万物呢?

但他这个兵还真不是这个“秀才”的对手。因为袁崇焕热衷打清军,先后取得过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最离奇的一次是,袁崇焕只有一万的兵,可努尔哈赤的兵有十三万,但仍然被袁崇焕打得“一塌糊涂”。

而且,竟然还有一炮打在了努尔哈赤的大帐里。

然后有史料里就说,努尔哈赤血肉模糊地被抬了出来。

然后,伤就越来越重……

整体看来,袁崇焕是努尔哈赤不能“治服”的人。

因为努尔哈赤只想简简单单地打仗,并没有去寻找其它的路径。

但儿子皇太极却采用了跟努尔哈赤不一样的办法,他并没有去硬碰硬!他知道那样是不理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谋略比武力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跟父皇对待袁崇焕不同,皇太极总是选择避开袁崇焕的“锋芒”。

而且,皇太极喜欢“兵不厌诈”!这是努尔哈赤欠缺的。

虽然1644年清军入关的时候,皇太极已经去世了,但他却早已为清军入关打下了基础。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是他巧妙地“借刀杀人”,才除去了父亲和自己一度的心头大患——袁崇焕!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崇祯皇帝了!

公元1627年,明熹宗去世了,他的弟弟朱由俭即位,也就是崇祯帝。他刚一即位就让袁崇焕当了兵部尚书,反正带兵打仗的事,他非常信赖袁崇焕,让他负责整个河北和辽东的军事。

袁崇焕更是在崇祯皇帝那里夸下海口,说皇帝您就放心吧,您只要给我五年的时间,我就能给你收复辽东,不信咱就走着瞧!

崇祯皇帝一高兴,马上给了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就你好好用人,好好指挥军士作战,谁不听你话,那你就大可直接“咔擦”,你都不用给我打招呼!

有可能崇祯皇帝只是那么一说,但袁崇焕回到宁远不久,就把毛文龙用尚方宝剑给杀了!原因是毛文龙这家伙太不听话了,太骄傲自大了,打仗不行, 都在嘴上。

当时恰逢1629年冬天,皇太极带了几十万的兵杀到了京师,就驻扎在北京的郊外。

袁崇焕暗叫不好,心想这皇太极动作怎么这么麻利呀,赶忙让明军二天二夜之内必须来到北京应对皇太极,结果人困马乏,没有休息好,仗也没打好。

袁崇焕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皇太极就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就是要让他人困马乏。

什么武力呀,所有的武力只是一个“铺垫”而已,而且,最大的“机关”还在后面。

皇太极给袁崇焕准备的,那就是一个“大坑”,“坑里都是水,水里还有钉”!

3.皇太极的反间计是什么样的?

袁崇焕正在为皇太极突然进京焦头烂额的时候,崇祯召见了他。

崇祯相信他有退兵之道,所以还狠狠地慰劳了袁崇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