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脚上不知为何就冒出了一些质地偏硬的东西,上面还有一层厚死皮,起初只单纯的以为是老茧,所以就没太在意,可后来却越来越不对劲了,“老茧”的数量不仅开始明显增多,而且表面的角质也越来越厚,甚至有些时候还会隐隐作痛。对此现象,其实大家最好别太大意,因为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老茧”,而是鸡眼或是跖疣,这两种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足部疾病,倘若一直对其放任不管,往往就很容易诱发一系列其他问题。

关于鸡眼,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古籍里就有所记载,在《医宗金鉴》里说过:“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鸡眼又被称为“肉疔”、“肉刺”,刚开始,往往会被人们误以为是摩擦脚部所致,而这一病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长途步行,可能是鞋子过紧,亦或是局部受到长期摩擦、挤压,从而引起的足部气血瘀滞、血行不畅,倘若还存在湿热毒邪,内外相兼而使局部肌肤失去了滋养,那么这一病症就会很容易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中医里,也有一些良药能帮助我们改善这一病症,那就是鸦胆子,关于这味中药,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它就是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最早的入药记载是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这味中药具有苦味,而且药性偏寒,同时还有小毒,主要归入体内的大肠经和肝经,具有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止痢、截疟的作用。

此外,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也有提到过这味药材,将鸦胆子捣烂后,可以起到点痣的效果,要是重用,还能用于治疗花柳毒淋。

在临床上,鸦胆子除了可以治疗鸡眼外,还能用于治疗跖疣,虽说这两种病症都是常见的脚部疾病,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鸡眼的主要成因在于局部受到了压迫、摩擦,并由此导致皮肤角质出现增生,而跖疣则主要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曾有局部外伤、人体免疫低下的人群身上,常常会跟脚部出汗增多、摩擦、压迫有关,而且鸡眼不具有传染性,但跖疣却可以自身接种传染,若不积极接受治疗,还会越长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两类疾病的病因是极为相似的,都与气血瘀滞加上外感毒邪有关,而这个时候,使用鸦胆子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这味药材具有腐蚀作用,但这味药材的作用虽好,却具有毒性,会对肠胃以及肝肾造成损伤,所以在内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而外用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肌肤,避免对正常皮肤造成刺激。

其实,这味药材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对于各类疟疾,它往往也能发挥一定效果,因为这味药材具有苦寒药性,入肝经,具有清肝胆湿热、杀虫截疟的作用,而且,还能用于改善热毒血痢、冷积久痢,调理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病症,在具体运用上,常常会跟诃子肉、木香、乌梅肉等中药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大家还需注意的是,在治疗鸡眼、跖疣时,除了要依赖于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护理,要做到鞋靴合脚,对于鞋子内易于挤压、摩擦足部的部位,可以加海绵垫来进行保护,倘若脚骨出现了严重的畸形变化,则需及时就医,尽早矫正。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