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史恩华接到覃异之师长的电话,“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史恩华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这是湖南一个村庄的抗战记忆,从岳阳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

中午时分,村民下田归来,三三两两地坐在院子里闲聊,主妇哄着怀里哭闹的娃娃,黄狗在门边打盹,鸡雏在脚边闲庭信步。这里是岳阳县筻口镇的郭家村,村后就是笔架山,山下是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新墙河。

时间倒退70多年,日军的侵略打破了平静,让这里成为一片战场,良田里架起大炮,田园生活转眼被轰成碎片。

村里广为流传的是史营长血战笔架山的故事。

史恩华于1913年出生在湖北沔阳,中央军校第八期毕业,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少尉排长。后被选送到中央工校继续深造,期满归队,晋升为中尉,翌年升工兵连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史恩华调任五十二军军部参谋,旋升少校。1938年11月上旬,岳阳失守后,第五十二军增编第一九五师,军参谋长覃异之调任师长,即任命史恩华为第九五师第一一三一团第三营营长。

1939年长沙会战,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采用的是“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围歼。中国军队从北向南一路阻击,一直退到新墙河北岸。

史恩华受命死守笔架山。

第五十二军军长张耀明命令,笔架山阵地守三天就算完成任务,争取多守几天,挫敌锐气,在敌人没有过河之前就大量消耗他们,这样后边的仗就好打了。21日,我军工事阵地基本被炸弹夷为平地。

22日,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分两路包抄笔架山。一路从新墙河周家屋场前小港经胡杨毛家屋场,绕到笔架山西侧穆家渡对岸,另一路从小塘沙家冲包抄到笔架山东侧,再次向史营发动攻击。史营全体官兵奋勇鏖战,死伤过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天期已过,史恩华接到覃异之师长的电话,“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史恩华大声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500勇士坚守不退,与日寇拼杀。

下午6时,史恩华肩部受伤,团长嘱其后退疗伤,不允,乃包扎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此时,连长易平、屈文生已阵亡,连长颜乾熙王凤山受重伤,全营仅剩排长2人,士兵40余人。史恩华下令全营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士气大振,日军多次进攻皆被击退。最后,日军以排炮向其阵地猛轰,史恩华全营阵亡。

“史营长中等个子,长得蛮好,对老百姓很和气。”郭家村张炳芳老人至今还能清楚地忆起史营长的样子。他回忆,开战前几天,中国军队就派人到村里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这里要打仗了,你们赶紧避开,等仗打完了再回来。”

那一年张炳芳只有9岁,也被父母带走,一些胆大且没成家的小伙子留在村里,后来他们给张炳芳讲述了战事的惨烈。

“战斗打了三天三夜,史营长硬是不退,拼光了全部家底,自己也壮烈牺牲了……山上的树被截断了,土被烧焦了,尸体堆积在一起,已经分不清楚敌我……史营长他们的尸体是老百姓掩埋的,史营长死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作战地图,老百姓见状都哭了……”

“当年史营长就是在这里打仗的。”笔架山上,张炳芳老人指着写有“笔架山战场遗址”的碑石说。硝烟散尽,青山依旧。

那时候日军只要一进村,就是鸡犬不宁,“能拿的都拿走,(村里的)姑娘就把锅底灰抹在脸上”。“老百姓为什么不敢打日本兵?因为日本兵只要少掉一个人,就把这里的房屋全烧光,老百姓全杀掉,很恐怖的。”张明说,面对日军的疯狂报复,老百姓只有含怒隐忍。尽管如此,郭家村的村长郭胜红告诉记者:“我爷爷就杀过日本兵。”

那一天,郭胜红的爷爷和村里三个年轻人偶遇两个落单的日本兵。这些日本兵刚到村里大肆抢掠过,几个村民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胸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几个人都有点功夫,躲在老房子的围墙后面,把两个日本兵杀了,枪丢在不远的池塘里。”之后,郭胜红的爷爷回到村里,“告诉大家赶紧跑,自己也过河跑掉了。等他再回来,这里的房子都被烧光了。”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新墙居民念史营长忠贞可敬,集资将其遗骸安葬于笔架山山麓,题:中华魂史营长恩华之墓。1940年春,第五十二军派军官杨再兴等前来笔架山,在南敦桥边为史恩华等建墓立碑。第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为纪念碑题铭联:“笔架山千秋不朽;福临铺一战成功。”碑文:“长沙地控南北,兵家必争之地,倭寇图之久,营长史恩华奋战笔架山,与全营壮烈牺牲。一九五师阻击福临铺,寇北退,长沙无恙,烈士之功不朽矣!”

2014年的电视剧《战长沙》,重现史恩华等血战笔架山壮举。致敬抗战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