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七年,此时的汤和已经年迈病重,朱元璋很想看看这位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人,于是让汤和安车进觐。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这个老人,与他叙旧,提起了他们曾经一起征战之时的旧日往事。汤和无言以对,叩首感恩。

朱元璋也是触景伤情,流下了眼泪,并且给予了汤和厚重的封赏。此时的两人都明白,这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次告别,朱元璋的厚赐,其实也是给汤和的葬费。他们都明白,汤和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汤和结束了他的一生,享年70岁。汤和被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汤和是那些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武将里,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26年,汤和出生,他是凤阳人,年幼的时候汤和就失去了父母,是他的亲戚抚养他长大。

年幼的汤和就喜欢学习骑射,在那些孩子中间,汤和往往是比较醒目的那一个。元末的日子里,世事艰难,就算是天真的孩子,也能理解家里人那些欲言又止的表情。

所以,汤和过早地体会人间疾苦,他胸有大志,不想让他的一生,和周围那些人一样,过得如此艰难。

成年之后的汤和,不仅身材修长,而且足智多谋。

当郭子兴起兵后,听说了这个消息的汤和,带领十多人去投奔郭子兴,立下不少军功,于是郭子兴授予他千户。投奔郭子兴,是汤和人生中做出的非常重要的决定。

后来,汤和随着朱元璋攻打大洪山寨,这次的战斗,让汤和升任万户。

汤和追随朱元璋征战,也见证了朱元璋一步步的成长。他见证了朱元璋一步步从濠州打到了南京,击败了他的那些对手们,建立了大明王朝。

汤和也立下了很多军功,但是在1370年,朱元璋大封天下,封的六公里,却没有汤和,直到洪武十一年,他才被封为信国公。

其实这也和汤和的性格有关,汤和虽然战场上勇猛果敢,但是他喜欢喝酒,而且酒后失言,这让有心人听了去,自然而然,就会多想。

曾经有一次,在守常州之时,曾经有一次,他请事于朱元璋,结果没有如愿,汤和就记下了这个事情。

汤和喝醉了后,他说了句:“我镇守的这个地方,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了他自己的重要性,并且暗示,他的选择比较多,他可以选择继续跟着朱元璋征战,还可以选择别人。

这句话后来让朱元璋知道了,也没有过于追究,但是朱元璋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洪武二十一年,汤和告老还乡。其实汤和真是一个知进退的人。胡惟庸案的爆发,很多人失去了性命,一些武将也被牵连到此案。

在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的重点是怎么保住他的大明江山,昔日这些战场上的武将,成了他的猜忌对象。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病了,不能说话,朱元璋后来去看汤和,他看着病重的汤和,扼腕叹息久久。

晚年的汤和言行越发谨慎,那些朝堂国事,汤和不敢外泄。百余媵妾,在汤和病后,也是遣散。而所得的那些封赏,也多分给了乡里人。

胡惟庸案,还牵扯到一个人,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于李善长和汤和的人生轨迹影响很大。

李善长找汤和借300卫卒修地宅,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当时汤和的反应是,他大怒,并且说:“非奉命太师敢擅发兵邪?”

汤和为了保命,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胡惟庸案的爆发,朱元璋就对于李善长多有不满,但是还没有直接对李善长下手,后来的日子里,李善长的一些行为,让朱元璋的敏感的神经更受到刺激。

正因为汤和曾经的酒后之言,以及汤和未能在1370年封公,让汤和真正意识到了,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君臣距离是有多远。

李善长死于洪武二十三年,汤和死于洪武二十八年。曾经一起征战的人,最后结局各有不同。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